天不与吾山水幽,却于何处小藏脩。
清风吾有术堪召,俗物自无机可投。
朝市眼为方册制,利名心与曲国畴。
令尹功成民所祝,双凫归路在三丘。
天不与吾山水幽,却于何处小藏脩。
清风吾有术堪召,俗物自无机可投。
朝市眼为方册制,利名心与曲国畴。
令尹功成民所祝,双凫归路在三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题朱虞卿自懒》,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超脱态度。首句“天不与吾山水幽”,以抱怨的口吻说上天并未赐予自己隐居的山水之乐,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渴望。次句“却于何处小藏脩”则转而寻求在何处可以找到心灵的宁静之地。
“清风吾有术堪召”表达出诗人自信可以通过修炼召唤清风,象征着他对自然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俗物自无机可投”进一步强调他与世俗琐事格格不入,不愿被尘世牵绊。
“朝市眼为方册制,利名心与曲国畴”两句,通过描绘对官场和名利的厌倦,揭示了诗人对权势和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儒家教诲的反思。
最后两句“令尹功成民所祝,双凫归路在三丘”以典故结尾,借令尹(古代楚国执政官)功成身退,比喻朱虞卿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朱虞卿归隐田园、顺应民心的赞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束缚的摆脱,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隐逸情怀。
綵笔传歌,青衫提剑,幕中谁似风流。
使檄联芳,宾筵接武,后尘每继清游。
晓云春梦,试回首、星霜再周。
仙曹书满,荐剡交推,一鹗横秋。扁舟乍可夷犹。
一镜平湖,数点轻鸥。
醉客疏狂,骚翁豪放,二公同是朋俦。
仕而犹隐,料出处、胸中已筹。
故山虽好,未许归来,一赋休休。
为君歌岁寒亭子,无烦洲畔鹦鹉。
江山胜概风霜地,要近鲁东家住。丘壑趣。
应素爱、昂霄老柏孤松树。登高作赋。
想白云阳春,碧云日暮,别有倚楼处。
金闺彦,尚忆西清接武。年来乔木如许。
团茅时复羲皇上,我醉欲眠卿去。歌欲举。
还自悟君亭,琢就琼瑶句。疏斋试与。
倩倚竹佳人,湘弦赴节。凉满北窗雨。
洞晓玄机,深明丹奥,赖与祖宗符契。
龙耕虎种,玉液金芝,好个道家活计。
丹灶容光,睹个婴儿,旋绕惊天骇地。
驭紫云、翠凤相迎,真的上仙苗裔。
三阳首、玉药天香,琪花宝树,掩映瑞云佳丽。
天光潋滟,桂影扶疏,鲲化大鹏相继。
休谓狂言,性理分明,消息至人才艺。
在英豪决烈,精诚果敢,性情高志。
叹灵源旷代,本无极,信优游。
自朴散形生,销磨混沌,落入行囚。
竛竮四方宛转,向迷津、大海苦淹留。
法界群情扰扰,梦魂千古悠悠。沦流。
贩骨如山,知何日,是程头。
好锻炼真空,三光慧照,万劫云收。
终须舍身拚命,更惜头护面几时休。
裂碎中间一点,便超得岸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