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得苏母舅东山书问》
《得苏母舅东山书问》全文
明 / 区大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牢落悲吾舅,东山合就耕。

暮题颜远句,遥寄渭阳情。

草屋营寒事,沙田足晚成。

贫居闻亦乐,诗酒过平生。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的《得苏母舅东山书问》。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舅舅的深切思念与关怀之情。首句“牢落悲吾舅”直接点明了对舅舅的思念之深,一个“悲”字,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牵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接着,“东山合就耕”一句,既是对舅舅生活的想象,也暗含着对舅舅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暮题颜远句,遥寄渭阳情”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通过引用古人诗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巧妙地将自己对舅舅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文字之中,仿佛跨越时空,将情感传递至千里之外的舅舅身边。这里,“颜远句”可能是指引用了颜延之或其他古代诗人的诗句,而“渭阳情”则借用了《诗经·小雅·渭阳》中的典故,表达深厚的情谊。

后半部分“草屋营寒事,沙田足晚成”描绘了舅舅在东山的生活场景,通过简朴的农耕生活,展现了舅舅的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画面,也蕴含了诗人对舅舅生活方式的认同与赞美。

最后,“贫居闻亦乐,诗酒过平生”两句,总结了舅舅的生活状态和诗人对此的态度。舅舅虽居贫,但内心充实,以诗酒为伴,度过了一生。这不仅是对舅舅生活的写照,也是诗人对简单、自由、精神富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远方舅舅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活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区大相

区大相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猜你喜欢

题许灵长快雪亭

亭倚吴山麓,春晴雪未乾。

色分江影白,光入石门寒。

洞古藏犹湿,墙阴销欲残。

应怜高卧者,日日映书看。

(0)

渡岘江访林熙吉·其二

青山两岸阔,一叶度空江。

叫雁云中独,浮鸥浪里双。

霜花飘野渡,水气拍船窗。

渔唱来前浦,随风自有腔。

(0)

听莺曲

条风淡荡春将半,倚栏忽听莺声乱。

隔竹绵蛮别样啼,绕林睍睆相呼唤。

相唤相呼不住声,声声偏动冶游情。

王孙载酒青楼醉,美女寻芳紫陌行。

青楼紫陌春风遍,一种娇声千万变。

彷佛秦筝出谷闻,依稀羌笛随风啭。

秦筝羌笛韵悠扬,几处欢娱几断肠。

闺中少妇悲征戍,路上行人忆故乡。

故乡渺何许,莺声何太苦。

征戍隔辽阳,闻莺空自伤。

莺来莺去自年年,听此啼声倍可怜。

百年愁鬓声中改,九十春光舌上迁。

莫叹韶华如转毂,爱莺且赋听莺曲。

但得长闻柳外声,何辞频进杯中醁。

(0)

赴京道中寄惟起惟扬二弟·其二

林丘渺何许,远在鳌峰麓。

参差多岩峦,蒙笼匝花竹。

遗踪追考槃,高吟动淇澳。

一落尘网中,与世相徵逐。

俯仰思故园,悽风满愁目。

(0)

送汰如返吴门

高坐谈经响法钟,又看拂麈问吴葑。

懒残煨芋迎寒月,古德归藤伴老松。

弟子教成香作雨,维摩健去舌无锋。

枫林已订重相访,花路禅关莫便封。

(0)

过泉林得灵字·其二

从来第一数中泠,洗笔题为品水亭。

山有专名兼字慧,石因漱润可云醒。

响传濑底同人语,涛沸铛中作雨听。

好摘蒙嵓花叶煮,茶香泉味总通灵。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