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莺曲》
《听莺曲》全文
明 / 徐熥   形式: 古风

条风淡荡春将半,倚栏忽听莺声乱。

隔竹绵蛮别样啼,绕林睍睆相呼唤。

相唤相呼不住声,声声偏动冶游情。

王孙载酒青楼醉,美女寻芳紫陌行。

青楼紫陌春风遍,一种娇声千万变。

彷佛秦筝出谷闻,依稀羌笛随风啭。

秦筝羌笛韵悠扬,几处欢娱几断肠。

闺中少妇悲征戍,路上行人忆故乡。

故乡渺何许,莺声何太苦。

征戍隔辽阳,闻莺空自伤。

莺来莺去自年年,听此啼声倍可怜。

百年愁鬓声中改,九十春光舌上迁。

莫叹韶华如转毂,爱莺且赋听莺曲。

但得长闻柳外声,何辞频进杯中醁。

(0)
鉴赏

这首《听莺曲》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描绘了春天里莺鸟鸣叫的生动场景,以及它对不同人群情感的影响。

首句“条风淡荡春将半”,以轻柔的春风预示着春天的一半时光已经过去,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春意氛围。接着,“倚栏忽听莺声乱”一句,通过主人公倚靠栏杆时突然听到的莺鸟叫声,引出了莺鸟的主体形象。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细腻地描写了莺鸟的啼鸣,既有隔着竹林的绵蛮之音,又有绕林间的睍睆呼唤,展现了莺鸟啼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些声音不仅触动了游人的欢愉之情,也引发了王孙载酒、美女寻芳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春日游赏的热闹画面。

随后,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莺声与人类的情感联系起来,通过秦筝和羌笛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莺声对人们情感的影响。无论是秦筝的悠扬还是羌笛的婉转,都与莺声交织在一起,激发了不同人物的复杂情绪——从青楼的欢宴到紫陌的寻芳,再到闺中少妇的忧愁和路上行人的思乡之情。

最后,诗人以“故乡渺何许,莺声何太苦”收尾,将对故乡的思念与莺声的哀怨相结合,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通过“征戍隔辽阳,闻莺空自伤”的诗句,点明了战争与离散的主题,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的层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莺鸟啼声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投射,既描绘了自然之美,又触及了人性之深,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深刻内涵的佳作。

作者介绍
徐熥

徐熥
朝代:明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猜你喜欢

题周功甫总领石溪三亭.嫣然亭

桃花结子杏花落,蛱蝶飞来绕新绿。

胭脂如醉春意浓,嫣然一笑桃杏俗。

蔷薇之露不涴衣,玉颊彷佛生頩姿。

无双国色自爱惜,描貌安用诗人诗。

雨湿东风三月尾,夜寒烧烛照花睡。

索花劝饮乾百壶,美人羞死颦眉翠。

(0)

喜晴

欲了老妻窀穸事,屈指前期日无几。

羊肠路险不容车,水涩石高滩齿齿。

天公悯我忧恼深,一雨骤添三尺水。

黄流又恐舟难行,落尽雪花天宇清。

六龙扶毂日杲杲,更乞天公旬日晴。

襄事归来闭门坐,但拥竹炉多炽火。

(0)

念往·其二

畴昔鳙溪翁,重为子相攸。

谓我稍可教,许以相匹俦。

此德未及报,黄发归山邱。

今又舍我去,垂老增百忧。

深念不能置,泫然清泪流。

(0)

嘉定丁丑十二月谋葬贵孙老病不能与事但此心伤痛因成小诗以写其哀

念汝方青鬓,嗟予久白须。

在亡终不免,寿夭太相殊。

有恨心如割,无言泪陨珠。

何堪植马鬣,玉树閟黄垆。

(0)

用元韵答蒋簿

北去方休驾,西行又出车。

身劳虽仆仆,心静自如如。

傥得重挥麈,全胜数寄书。

诗来惊老眼,笔力掣鲸鱼。

(0)

方漕躬明挽诗三首·其二

吴蜀蜂腰势,荆襄控上游。

群公无远虑,天子有深忧。

此事须成算,何人更熟筹。

黄图三辅近,北望不禁愁。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