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哀述·其八》
《哀述·其八》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自今憎佛日,悔乞白毫光。

大忌逢佳节,终身恨法王。

音容归寂灭,体魄合鸿荒。

咫尺慈威失,庭闱在北邙。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哀述》系列之一,具体为第八首。诗中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反思与哀悼之情。

首句“自今憎佛日”,诗人从个人情感出发,表示从今以后对佛教的日子感到厌恶,可能是因为对佛教某些教义或实践产生了质疑或不满。接着,“悔乞白毫光”一句,诗人后悔曾经祈求佛光加身,暗示了对过去行为的反省和后悔。

“大忌逢佳节”一句,诗人指出在佛教节日时,自己内心充满了忌讳和不安,可能是因为这些节日与自己的信仰或情感状态相冲突。接下来的“终身恨法王”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领袖或教义的持续怨恨,这种怨恨可能是对佛教某些教义的不认同,或者是对佛教在个人生活中的影响感到不满。

“音容归寂灭,体魄合鸿荒”两句,诗人通过描述声音、面容的消逝以及身体与自然的融合,表达了对逝去事物的哀悼和对生命终将归于寂静的感慨。这里的“寂灭”和“鸿荒”分别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和宇宙的原始状态,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宇宙永恒的深刻思考。

“咫尺慈威失,庭闱在北邙”最后两句,诗人感叹即使在佛教的庇护下,慈爱的力量也已消失,家人的住所(庭闱)却位于北邙山,这里可能是指墓地,暗示了亲人已离世,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哀痛之情。北邙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被用来指代坟墓之地,因此这句话既是对亲人去世的哀悼,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命、死亡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季允用韵各赋两章予亦再赋四首

囊空那复冀赢余,但有巍楼百尺俱。
匣镜频开聊自玩,庭芜不扫欲何图。
少缘多病辞欢伯,长更贪眠谢酪奴。
生世所资能几许,一竿好在石鱼湖。

(0)

又口占小诗五首

蝉连夜语不胜清,欹枕僧窗蜡炬明。
早是宋公怀抱恶,更禁庭树作离声。

(0)

子金舅出示雁湖和章走笔为谢三首

运数从来略相似,人人总道疾堪忧。
岂知不死还相对,更把新诗互唱酬。

(0)

次韵张季长红梅七言三首

江路悠悠无驿使,道南特寄惬公心。
似嫌大洁惊凡卉,故染轻红伴醉吟。
绝艳偷春来雪径,绛葩翻露出琼淋。
病余不得陪真赏,只玩新章抵碎金。

(0)

六月十四日二首

山色朝尤爽,溪声夏亦寒。
蹇予资固陋,所得是平宽。
庭日荒苔藓,林风老蕙兰。
石床聊可借,白月在松端。

(0)

东帅张传之遣人来相致将以七言次韵答之三首

阆风当日奉清樽,犹记银钩酒七言。
别去凄凉浑一梦,只今疎懒且衡门。
已非绝足那希骥,自比游尘或佐鲲。
珍重曲江劳仰止,人间岁晚雪霜繁。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