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坛曾从奠琳琅,亲被天人玉冕光。
今日黄州山下寺,五更闻雁满霜林。
紫坛曾从奠琳琅,亲被天人玉冕光。
今日黄州山下寺,五更闻雁满霜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凡尘、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开篇"紫坛曾从奠琳琅,亲被天人玉冕光",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诗人曾经在皇家祭祀或大典中亲见天子盛况的情景。这里的“紫坛”指的是举行重大祭礼时所使用的祭坛,而“奠琳琅”则是古代祭祀时用来装饰祭品的玉制物品,体现了当时皇家的富丽与庄严。
"亲被天人玉冕光"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曾亲身经历过这一荣耀的场面,感受到了皇家的威仪和神圣。这里的“玉冕”指的是皇帝所戴的玉制冠冕,而“天人”则是对皇帝的尊称,意味着皇帝被赋予了神性。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往昔的荣光中,转而将视角转向"今日黄州山下寺",展现了一种脱离尘世、归隐山林的情怀。这里的“黄州”是指宋代的一个地方,即今天湖北省黄冈县,而“山下寺”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宁静空间。
最后一句"五更闻雁满霜林",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听到了远方飞过的大雁的声音,以及它们穿越满布着霜花的森林时所发出的声音。这里的“五更”是指夜间分为五个更次中的最后一个更次,即接近拂晓的时间,而“霜林”则描绘了深冬清晨的肃杀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往昔、尘世与山林,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回归自然的心态。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和读者,即便是曾经亲历过皇家的荣耀,也要学会放下,去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谧。
逐客指天涯,人间此路赊。
地图经大庾,水驿过长沙。
腊月雷州雨,秋风桂岭花。
不知荒徼外,何处有人家。
沈沈延阁抱丹墀,松色苔花颢露滋。
爽气晓来青玉甃,薰风宿在翠花旗。
方瞻御陌三条广,犹觉仙门一刻迟。
此地含香从白首,冯唐何事怨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