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野约余同荐祢,六丁力尽不能留。
霜蹄屡蹶追风骠,皓首还登载月舟。
伊昔士元曾别驾,即今子美尚参谋。
浮荣膜外何须较,且可归来秉烛游。
西野约余同荐祢,六丁力尽不能留。
霜蹄屡蹶追风骠,皓首还登载月舟。
伊昔士元曾别驾,即今子美尚参谋。
浮荣膜外何须较,且可归来秉烛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名为《迎候林德辅帅参一首》。从艺术风格来看,此诗采用了古典诗词中的七言绝句形式,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
诗的前两句“西野约余同荐祢,六丁力尽不能留”通过描绘一个军事将领即将离去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无奈与力量不足的悲凉情感。“西野”指的是战场或边疆的地方,“约余”则是指征召或邀请,“同荐祢”可能暗示着共同推荐某位英雄人物。六丁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极限的努力,但即便如此,依旧感到力不从心。
接下来的“霜蹄屡蹶追风骠,皓首还登载月舟”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霜蹄可能指的是战马在寒冷中奔跑的情景,而“屡蹶”则是形容马蹄践踏的声音。“追风骠”则强调了速度和力量,显示了军队行进的迅猛与威武。随后的“皓首还登载月舟”更是想象力的一次飞跃,似乎将士兵们的头发比作洁白的雪,形容他们重新登上战船,准备继续战斗。
第三、四句“伊昔士元曾别驾,即今子美尚参谋”则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回顾。士元和子美可能是指代历史上的某些人物,他们在过去也参与过重要的军事行动或决策。这两句通过历史的引证,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浮荣膜外何须较,且可归来秉烛游”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功名利禄的心态。诗人似乎在劝诫读者不要过分计较那些虚幻的荣耀,而是应该回归到更为平和、宁静的生活状态,秉烛游可能指的是手持蜡烛夜行,象征着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军事行动的描绘,以及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于本真的思想情感。
吟诗莫作秋虫声,天公怪汝钩物情,使汝未老华发生。
芝兰得雨蔚青青,何用自燔以出馨。
细书千纸杂真行,新音百变口如莺。
异义蜂起弟子争,舌翻涛澜卷齐城。
万卷堆胸兀相撑,以病为乐子未惊。
我有至味非煎烹,是中之乐吁难名。
绿槐如山闇广庭,飞虻绕耳细而清。
败席展转卧见经,亦自不嫌翠织成。
意行信足无沟坑,不识五郎呼作卿。
吏民哀我老不明,相戒无复烦鞭刑。
时临泗水照星星,微风不起镜面平。
安得一舟如叶轻,卧闻邮签报水程。
莼羹羊酪不须评,一饱且救饥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