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寂寞南塘死,此事今谁得绪馀。
耳冷不闻前辈论,眼明犹读后生书。
我如蒲柳惊秋早,君似芙蕖出水初。
此别未知重面日,可堪回首送轩车。
四山寂寞南塘死,此事今谁得绪馀。
耳冷不闻前辈论,眼明犹读后生书。
我如蒲柳惊秋早,君似芙蕖出水初。
此别未知重面日,可堪回首送轩车。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之感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深沉哀愁与无限留恋。其中“四山寂寞南塘死,此事今谁得绪馀”两句,借用山川之静寂以及南塘之荒凉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友人离别后的哀伤,情感浓烈而沉痛。
“耳冷不闻前辈论,眼明犹读后生书”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与传统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关注。耳朵虽已听不见前人的议论,但眼睛依然清晰地阅读着后来人的作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我如蒲柳惊秋早,君似芙蕖出水初”中,蒲柳与芙蕖都是植物,前者常用以喻人早早地感受到秋意的到来,后者则形容初露头角之才。这里诗人自比蒲柳,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离别过于仓促的哀伤,而将朋友比作芙蕖,赞美其如同植物一般新鲜出众。
最后,“此别未知重面日,可堪回首送轩车”则是诗人表达对未来重逢之日的期待和不舍,以及在送别时心中的不忍。轩车即是古代贵族的马车,这里用以形容朋友离去的场景,增加了离别的仪式感和悲凉情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还表现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情操。
家山催别去,尺书莫寄,弹指又惊秋。
几行新雁外,目极征帆,底事久淹留。
劳人草草,怕年来、雪渐盈头。
应试看,白蘋洲畔,栖稳有沙鸥。优游。
真娘墓侧,白傅祠边,共寻花浇酒。
更龙门、叨陪清宴,文采风流。
乌丝写出琳琅句,听双环、娇啭歌喉。
旗亭壁,有谁争画银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