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刮釜》
《刮釜》全文
宋 / 周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刮釜嗟邻母,经旬值湿薪。

煎磨知物性,丰大转民贫。

康食心知愧,哀嚣听颇亲。

稻花伤昼雨,愁杀看书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ā
sòng / zhōunán

guājiēlínjīngxúnzhí湿shīxīn

jiānzhīxìngfēngzhuǎnmínpín

kāngshíxīnzhīkuìāiáotīngqīn

dàohuāshāngzhòuchóushākànshūrén

注释
刮釜:艰难地刮锅。
嗟:感叹。
邻母:邻居妇人。
经旬:连续多日。
湿薪:潮湿的柴火。
煎磨:生活的艰辛。
物性:事物的本质。
丰大:丰年。
转民贫:使百姓贫困。
康食:丰富的食物。
心知愧:心中感到惭愧。
哀嚣:喧闹声。
听颇亲:听起来更亲近。
稻花:稻田里的花。
伤昼雨:被白天的雨打湿。
愁杀:令人发愁。
看书人:读书人。
翻译
感叹邻居妇人艰难地刮锅煮食,因为连续多日柴火潮湿。
长时间的煎熬反映出生活的艰辛,丰年反而使百姓更加贫困。
深知食物来之不易,心中充满惭愧,听到喧闹声也觉得亲近。
白天的雨打湿了稻花,让读书人心中充满忧虑。
鉴赏

这首诗名为《刮釜》,是宋代诗人周南所作。诗中通过描述邻里之间的生活艰辛,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刮釜嗟邻母"描绘了家中贫困,连煮饭的釜都得刮净以求食材,感叹邻居老妇人的艰难;"经旬值湿薪"则进一步强调燃料的缺乏,长时间找不到干燥的柴火。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忧虑。

"煎磨知物性"一句,寓言般地指出在艰难环境中,人们更能理解生活的本质;然而"丰大转民贫"又揭示出丰收反而加剧了贫困的现象,这种反常现象揭示了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康食心知愧",诗人反思富足者对于贫困者的愧疚之情,但"哀嚣听颇亲"又暗示了这种同情并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困境。

最后两句"稻花伤昼雨,愁杀看书人"以景结情,稻花因雨水而凋零,读书人也为之忧虑,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读书人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与悲愁。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社会批判意味。

作者介绍

周南
朝代:元

猜你喜欢

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其二

寺分三集易披寻,藏在名山意亦深。

但与止兹鸾凤友,共逃不学马牛襟。

年来惟以睡过夏,老去莫令诗呕心。

欲见文章须近北,太平风雅盛于今。

(0)

和颜长官百咏·其四负薪

破帽笼头发半华,樵歌一曲胜长嗟。

鸡鸣裹饭登高去,日暮天寒未到家。

(0)

游虎丘借前韵

一丘虽小势巉然,自古登临历几贤。

门惹白云常尽日,地藏灵剑不知年。

清欢相与随双旆,幽趣谁能解七弦。

每月来游存故事,郡中依旧有诗仙。

(0)

晓坐朋云斋怀公绍

晓来乘兴步高冈,便就幽斋作醉乡。

邻寺楼台分两面,一家池馆得中央。

南坡嫩橘寒倾日,北牖疏筠小带霜。

更待怪松擎积雪,莫辞访戴举瑶觞。

(0)

判府蒲左丞宠赠佳篇谨次韵

高文大册耀天衢,新句锵金掷隐居。

廊庙方将归辅弼,江湖犹复念耕渔。

百城草木知威望,一代贤能入荐书。

近日东南兴节士,既旌吴子又褒徐。

(0)

句·其二

馨香虽有艳,栽植未逢人。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