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大册耀天衢,新句锵金掷隐居。
廊庙方将归辅弼,江湖犹复念耕渔。
百城草木知威望,一代贤能入荐书。
近日东南兴节士,既旌吴子又褒徐。
高文大册耀天衢,新句锵金掷隐居。
廊庙方将归辅弼,江湖犹复念耕渔。
百城草木知威望,一代贤能入荐书。
近日东南兴节士,既旌吴子又褒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的高贵地位与其隐居生活的对比,以及他对国家和农业的关怀。开篇“高文大册耀天衢,新句锵金掷隐居”两句,展示了作者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他选择退隐的决心。"廊庙方将归辅弼,江湖犹复念耕渔"则表达了作者即将回到朝廷辅佐君王,但内心仍然牵挂着江湖和农业。
接着,“百城草木知威望,一代贤能入荐书”两句,强调了作者的权威与他的德才被广泛认可并记录在案。最后,“近日东南兴节士,既旌吴子又褒徐”表明近来东南地区有节制之士出现,不仅吴地的人受到赞誉,连徐地的人也同样受到颂扬。
全诗通过对比官场与隐居生活的描写,以及对国家和农业的关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
宝刹翚飞切紫霄,况莲开士木绵袍。
黄昏尚倚危楼望,反照南荣呗梵高。
青藜香灺掩残书,越绝东南驾隼旟。
紫陌花期经祓禊,清淮潮信待蟾蜍。
鸟声百啭春芳际,蚕候三眠夏叶初。
吴地吟朋如见问,为言江令忆鳀鱼。
小湖香艳战芙蓉,碧叶田田拥钓蓬。
岚气欲飞山隔岸,秋光不定水摇空。
翩翻雪鸟争投浦,拨剌霜鳞斗掷风。
正是沧浪濯缨日,一竿多谢紫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