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营蜗牛庐,君乃推大宅。
暑借竹柏阴,寒庇风雨夕。
一从懒惰来,事事避形役。
不能理墙屋,幸许均茵席。
身非漆园吏,蘧庐如夙昔。
来此诚偶尔,去彼非荡析。
我营蜗牛庐,君乃推大宅。
暑借竹柏阴,寒庇风雨夕。
一从懒惰来,事事避形役。
不能理墙屋,幸许均茵席。
身非漆园吏,蘧庐如夙昔。
来此诚偶尔,去彼非荡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关于居住环境的对比与反思。首句“我营蜗牛庐,君乃推大宅”以蜗牛之庐比喻简陋的住所,与友人的宽敞豪宅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态度的淡泊。接着,“暑借竹柏阴,寒庇风雨夕”描述了简陋住所的自然环境,虽不奢华却能提供避暑御寒的功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一从懒惰来,事事避形役”表达了诗人因懒惰而选择避开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不能理墙屋,幸许均茵席”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漠,即使无法修缮住所,也愿意共享简单的舒适。
“身非漆园吏,蘧庐如夙昔”借用庄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虽非庄子那样的隐士,但内心世界却如同庄子的简陋草舍一般,充满了超脱与自在。“来此诚偶尔,去彼非荡析”最后两句表明这种生活方式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体现了诗人对当前生活方式的满足与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自由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物质与精神双重世界的深刻思考。
邪教世多有,张角始汉季。
角一妄男子,造乱何容易。
外挟万灾黎,中通十常侍。
伏莽燕寝间,诸将徒麾帜。
宁知五斗米,常侍暗为地。
封谞与徐奉,发觉劳捕治。
斯时天亦怒,剪除当以次。
张让亟叩头,怒解仍无事。
古今变虽殊,往往出所备。
从来忧宦官,成败灿曩记。
覆车乍惊奔,继轸还遒至。
咸虞近不逊,孰料远生怼。
旁皇绎圣言,弥隙将奚自。
谞等虽伏诛,让辈繁其类。
骟马不可骑,饥鹰自然鸷。谁当守王闲,?御箴在位。
江东步兵莼鲈归,江湖散人钓具随。
姑苏台上麋鹿走,胡为越相吴中祠。
三高应黜鸱夷子,祀典莫若扶风宜。
霸陵山中耕织隐,居齐居鲁犹何之。
朅来吴市赁庑下,布衣樵髻偕贤妻。
定交杵臼敦古意,伯通相遇心相知。
生前著书当季汉,死后穿冢邻要离。
茫茫时代千百载,漆镫堂斧难寻遗。
忽看崇焕屋宇建,栖灵定在皋桥西。
瓣香虔奉有华胄,遥遥俎豆怀前徽。
当官更欲励末俗,顽懦兴起闻风师。
逸民作颂亦自誉,高士入传无交讥。
几筵再拜前致词,神之来兮是运期。
鸿飞冥冥我所思,神之去兮还歌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