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室㩀高楼,莲华净业脩。
底须翻七卷,常此伴三秋。
调御丈夫相,应真云水流。
斯之未能信,惟是廑先忧。
静室㩀高楼,莲华净业脩。
底须翻七卷,常此伴三秋。
调御丈夫相,应真云水流。
斯之未能信,惟是廑先忧。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静谧的室内,以莲花为象征,进行精神修炼的场景。诗人通过“莲华净业脩”表达了修行者追求心灵纯净与升华的决心。接下来,“底须翻七卷,常此伴三秋”两句,似乎在暗示修行者无需依赖繁琐的经文,而是通过日常的实践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如同四季中的秋天,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调御丈夫相,应真云水流”则进一步描绘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智慧和慈悲对待他人,如同云水般自由流动,不拘泥于形式,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最后,“斯之未能信,惟是廑先忧”表达了对修行过程中的疑惑与挑战的正视,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强调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精神净化与自我完善的旅程,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与乐观。
咸通七载初参道,到处逢言不识言。
心里痴团若栲栳,三春不乐止林泉。
忽遇法王毡上坐,便陈疑恳向师前。
师从毡上那伽起,袒膊当胸打一拳。
骇散痴团獦狚落,举头看见日初圆。
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
只闻肚里饱膨脝,更不东西去持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