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庵稍不至,一至一回好。
风从林梢落,吹乱竹根草。
巾屦上下凉,莺鹊左右噪。
市声元不近,静听远亦到。
石磴坐来温,藓径净如扫。
书空作愁字,已忘偏旁了。
犹自忘了愁,而况记得老。
客来谈世事,欲笑还懒笑。
筠庵稍不至,一至一回好。
风从林梢落,吹乱竹根草。
巾屦上下凉,莺鹊左右噪。
市声元不近,静听远亦到。
石磴坐来温,藓径净如扫。
书空作愁字,已忘偏旁了。
犹自忘了愁,而况记得老。
客来谈世事,欲笑还懒笑。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静谧的环境中,寻找心灵的平静与宁静。"筠庵稍不至,一至一回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满足。"风从林梢落,吹乱竹根草"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怀。
"巾屦上下凉,莺鹊左右噪"中,“巾屦”指的是古代劳动者脚上的布带,这里用来形容环境的清凉和宁静。"市声元不近,静听远亦到"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远方市场的声音虽然遥远,但在静谧中也能清晰听到,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石磴坐来温,藓径净如扫"写出了诗人坐在温暖的石阶上,脚下的藓径干净如同被人工清扫过,这是对自然之美和生活之雅的一种描绘。"书空作愁字,已忘偏旁了"中,“书空”可能指的是空白的书页或心中的空间,"作愁字"则表达了一种情感的流露,但最终这种情愁也被遗忘了。
最后两句"犹自忘了愁,而况记得老。客来谈世事,欲笑还懒笑"表明诗人对于过去的情愁已经淡忘,更不愿去记挂年华的流逝。在朋友来访谈论世事时,诗人的心情虽然想笑,但笑意却被一种倦怠所取代。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寻求精神宁静的一种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