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暮,飞花半落溪。
山深云自住,日午鸟频啼。
问字余将笈,寻芳谁杖藜。
远从司马御,此地足幽栖。
三月春光暮,飞花半落溪。
山深云自住,日午鸟频啼。
问字余将笈,寻芳谁杖藜。
远从司马御,此地足幽栖。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暮春时节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首联“三月春光暮,飞花半落溪”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暮春景象,春光渐逝,花瓣随风飘落溪流之中,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颔联“山深云自住,日午鸟频啼”进一步渲染了山间云雾缭绕、日正中天时鸟鸣声声的静谧场景,通过“云自住”和“鸟频啼”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山林间的生机与宁静。
颈联“问字余将笈,寻芳谁杖藜”转而表达诗人内心的活动,似乎在询问或寻找什么,同时暗示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探寻,通过“笈”(书籍)和“杖藜”(拐杖)的形象,展现了诗人行走在自然中的状态,既体现了对学问的热爱,也蕴含了对生活的态度。
尾联“远从司马御,此地足幽栖”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目的,他不远千里跟随司马御来到这幽静之地,寻求心灵的栖息之所。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暮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园林足佳胜,钟鼓乐时康。
去天尺五韦杜,此日汉金张。
谁似主人好客,暂趁金华少暇,尊俎共徜徉。
三馆尽英隽,簪履玉生光。眺东台,登北榭,宴南堂。
露凉玉簪零乱,竹静有深香。
醉听新声金缕,爱仰东山雅量,清赏兴何长。
高咏遂初赋,松柏郁苍苍。
天上飞鸟,问谁遣、东生西没。
明镜里、朝为青鬓,暮为华发。
弱水蓬莱三万里,梦魂不到金银阙。
更几人、能有谢家山,飞仙骨。山鸟弄,林花发。
玉杯冷,秋云滑。彭殇共一醉,不争毫末。
鞭石何年沧海过,三山只是尊中物。
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