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来驱我出蓬蒿,鬓影鬖鬖舞二毛。
黄甲浮名誇俗子,白丁结习数吾曹。
老盆贮酒心犹健,懒架抛书趣亦高。
万事含糊自堪乐,不须持板念徒劳。
饥来驱我出蓬蒿,鬓影鬖鬖舞二毛。
黄甲浮名誇俗子,白丁结习数吾曹。
老盆贮酒心犹健,懒架抛书趣亦高。
万事含糊自堪乐,不须持板念徒劳。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名为《呈唐子明同年》。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世俗名利的淡然。首句“饥来驱我出蓬蒿”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人在饥饿时不得不走出隐居之地,投身于世俗生活的情景。接着,“鬓影鬖鬖舞二毛”一句通过描写鬓发的斑白,暗示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黄甲浮名誇俗子,白丁结习数吾曹”两句对比鲜明,前句讽刺那些追求虚名的世俗之人,后句则自谦为“白丁”,即普通百姓,表明诗人并不在意世俗的名利,更愿意保持自己的本真。接下来,“老盆贮酒心犹健,懒架抛书趣亦高”两句展现了诗人即使年岁已高,仍能享受生活中的小乐趣,如饮酒、读书,且对这些活动充满兴趣,体现了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万事含糊自堪乐,不须持板念徒劳”两句总结全诗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世事的通透理解,认为不必过于执着于名利,而应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生活,从中寻找乐趣。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生活哲学。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
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
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
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
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
溯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
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
非酒犹止之,其馀真止矣。
飘然从孔公,乘桴南海涘。
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