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
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
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
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
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
溯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
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
非酒犹止之,其馀真止矣。
飘然从孔公,乘桴南海涘。
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
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
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
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
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
溯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
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
非酒犹止之,其馀真止矣。
飘然从孔公,乘桴南海涘。
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为《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诗人以陶渊明的饮酒故事为引,表达了自己对老年时饮酒过度的反思。他年轻时未曾犯大错,但随着年老体衰,意识到可能是因为过度饮酒导致身体不适。诗人感慨今年与家人被迫南迁,将许多事情托付给子女,身处瘴疠之地,却意外地与友人重逢,倍感欣喜。
夜晚与友人同床共语,诗人发现自己的病情似乎与饮酒有关。他反省自己平生虽不多责怪他人,但如今也意识到需要自我检讨。他决定不再饮酒,决心跟随孔子的精神,乘船前往南海边,寻求内心的平静。在旅途中,诗人期待能遇见像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带来长久的福祉。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想象中的仙人相遇,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戒酒以保健康的决心。苏辙的诗歌风格质朴而深沉,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完善的追求。
共作东州客,同栖古寺深。
论交非有旧,不见解相寻。
冷过清明节,悲生故国心。
此身随所寄,未足问升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