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二漱玉亭》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二漱玉亭》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山回不见落银潢,馀溜喧豗响石塘。

目乱珠玑溅空谷,足寒雷电绕飞梁。

入瓶铜鼎春茶白,接竹斋厨午饭香。

从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粳稻插新秧。

(0)
翻译
山路曲折,看不见银河落下的景象,余水在石塘中发出喧闹的声音。
目光被璀璨的珍珠和宝石般的水花在空谷中闪烁所迷惑,脚下仿佛有雷电环绕着飞架的桥梁。
春日里,铜鼎中的茶水如雪般洁白,竹简斋厨飘来午后的饭香。
从今以后,即使出山也不会舍弃这份田园生活,期待着满田的新秧等待插种。
注释
山回:山路曲折。
落银潢:银河落下。
馀溜:余水。
石塘:石砌的池塘。
目乱:目光缭乱。
珠玑:比喻璀璨的水花。
雷电:形容水势汹涌。
铜鼎:古代煮水器皿。
春茶:春季采摘的茶叶。
接竹斋厨:竹简斋厨,简朴的厨房。
粳稻:一种黏性较大的稻米。
新秧:刚插下的稻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庐山山阳漱玉亭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山回不见落银潢"写出了山势回转,仿佛阻断了银河之水的景象,富有神秘色彩。"馀溜喧豗响石塘"则通过水流声的描绘,展现了山间溪流的活力与喧闹。

"目乱珠玑溅空谷"运用比喻,形容泉水如明珠般洒落山谷,视觉效果生动,给人以空灵之美。"足寒雷电绕飞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壮丽,仿佛脚下有雷电奔腾,增添了神秘和震撼。

"入瓶铜鼎春茶白,接竹斋厨午饭香"两句,通过品茗和闻香,展现了诗人享受山居生活的惬意,以及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最后两句"从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粳稻插新秧"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决定即使离开,也要带走这份淳朴与宁静,期待着下一次的回归,以及新一年农事的开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庐山漱玉亭的秀美风光,以及诗人在此处的闲适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陪赵工部三峡白鹿之游有感而赋

一涧萦纡与洞深,长年金石孔堂音。
此身无计巢云壑,归去蓬窗只此心。

(0)

四月中浣流惠亭见莲

谁言红艳占春多,风雨真成一掷梭。
何似水花秋更好,才逢四月已开荷。

(0)

闰月五日题武夷

不见山居二十年,苍髯玉面故依然。
它年我定先君老,准拟虚名共久传。

(0)

三月芙蓉盛开二十馀花和友人韵

芳辰美景最难兼,桃李春风桂子蟾。
百卉并生吾道泰,嘉祥敢恃我师谦。

(0)

送抚州李兄武伯归乡

少年文学已精深,更向周程一派寻。
千里求师宁惮远,殷勤要识圣贤心。

(0)

送刘学录之建阳

宝剑韬藏久未伸,天生南浦一文人。
好将玉匣呈岩电,洗出寒光万丈新。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