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移来,重重迭迭,铺遍莓苔。
看庭花正放,风摇玉砌,湘帘乍卷,月透林隈。
棋罢酒酣,更阑人静,一片迷离扫不开。
无聊甚,傍曲廊步去,兀自徘徊。无端又上瑶台。
似遍倚、阑干绕屋栽。
望浓阴积处,惟存隐约,芳姿丽否,颇费疑猜。
蝶梦寻残,苔痕印破,谁把芳魂碎剪裁。
芸窗外,任疏疏密密,满地云堆。
何处移来,重重迭迭,铺遍莓苔。
看庭花正放,风摇玉砌,湘帘乍卷,月透林隈。
棋罢酒酣,更阑人静,一片迷离扫不开。
无聊甚,傍曲廊步去,兀自徘徊。无端又上瑶台。
似遍倚、阑干绕屋栽。
望浓阴积处,惟存隐约,芳姿丽否,颇费疑猜。
蝶梦寻残,苔痕印破,谁把芳魂碎剪裁。
芸窗外,任疏疏密密,满地云堆。
这首《沁园春》描绘了一幅深秋庭院的静谧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秋日的景色与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何处移来,重重迭迭,铺遍莓苔。” 开篇即以“莓苔”点明了季节和环境,暗示着秋天的萧瑟与荒凉。接着,“看庭花正放,风摇玉砌,湘帘乍卷,月透林隈。” 这几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庭院中花开花落、风吹帘动、月光穿林的生动画面,既有自然界的变换,也蕴含着时间的流转。
“棋罢酒酣,更阑人静,一片迷离扫不开。” 描述了夜晚的庭院,人们结束了一天的活动后,沉浸在宁静之中。这里的“迷离”不仅指视线模糊,更是心灵深处的迷茫与思索。接下来,“无聊甚,傍曲廊步去,兀自徘徊。” 表达了主人公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彷徨,他沿着曲折的走廊漫步,内心的情绪难以平复。
“无端又上瑶台。似遍倚、阑干绕屋栽。” “瑶台”象征着高洁与梦想,主人公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寄托。而“遍倚、阑干绕屋栽”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封闭与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望浓阴积处,惟存隐约,芳姿丽否,颇费疑猜。” 则是主人公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思考,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不确定感。
“蝶梦寻残,苔痕印破,谁把芳魂碎剪裁。” 这几句通过蝴蝶的梦境、苔痕的痕迹,以及对芳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最后,“芸窗外,任疏疏密密,满地云堆。” 结尾以窗外的景象收束,既是对前文的呼应,也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展现出一种超脱于现实之上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夜庭院,让人感受到深秋的寂静与哀愁,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自然和存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