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对月》
《中秋对月》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皎皎冰轮对客圆,客心相对两堪怜。

清光此夜异常夜,狂兴近年非少年。

弟戍边城劳别梦,儿留乡井望归船。

一家骨肉分三处,应共感怀多未眠。

(0)
鉴赏

这首《中秋对月》由明代诗人王绂所作,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与客人的相聚,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思念。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场景的勾勒,展现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背景下的人情冷暖。

首句“皎皎冰轮对客圆”,以“冰轮”比喻月亮,形象地描绘出中秋之夜明月高悬、皎洁如冰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清冷而明亮的基调。接着,“客心相对两堪怜”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与客人心中皆有难以言喻的哀愁,这种情感的共鸣在中秋佳节显得尤为强烈。

“清光此夜异常夜,狂兴近年非少年”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感叹于今夜月色之特别,同时也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往日的豪情壮志不再,流露出岁月不待人的无奈与感慨。

下半部分转向对亲人的思念。“弟戍边城劳别梦,儿留乡井望归船”两句,通过兄弟远征边疆、孩子留守家乡的描述,展现了亲人分离的痛苦与思念之情。这种分离不仅限于空间上的距离,更包含了时间的漫长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最后,“一家骨肉分三处,应共感怀多未眠”一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慨于家庭成员分散各地,各自承受着分离的痛苦,即使在团圆的中秋之夜也无法入眠,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自然景色、人情世态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亲情、友情的深切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联想等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动人,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中秋佳节抒情之作。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晓发兴州入陈平路

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

暮来青嶂宿,朝去绿江春。

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

邑祠犹是汉,溪道即名陈。

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0)

送楚丘曲少府赴官

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

微子城东面,梁王苑北边。

桃花色似马,榆荚小于钱。

单父闻相近,家书早为传。

(0)

春女怨

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

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0)

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

汉家都护边头没,旧将麻衣万里迎。

阴地背行山下火,风天错到碛西城。

单于送葬还垂泪,部曲招魂亦道名。

却入杜陵秋巷里,路人来去读铭旌。

(0)

杂体诗三十首·其二十二陶徵君潜田居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0)

挽张百熙联

与纪相国阮太傅为知音,夙抱通才,兴学克孚众望;

撒拉邦德耶利亚之精意,穷搜患法,谏书自足千秋。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