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
暮来青嶂宿,朝去绿江春。
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
邑祠犹是汉,溪道即名陈。
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
暮来青嶂宿,朝去绿江春。
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
邑祠犹是汉,溪道即名陈。
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诚的臣子在早晨启程,途经兴州至陈平之路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情感。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感情融为一体,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个人的忠诚品质。
“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开篇即勾勒出军旗所向之处,即巴岷山脉,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巡视,这不仅是对疆土的巡查,更蕴含着诗人对于历史沿革和忠诚职责的深刻理解。
“暮来青嶂宿,朝去绿江春。”夜晚在青石嶂中停歇,清晨又启程前往碧绿的江流,这一行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不顾艰辛,坚持职责的决心。
“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水中之鱼,桥上之马,以及林间奔跑的猿猴和在树下休息的人,构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自然画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活力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情感。
“邑祠犹是汉,溪道即名陈。”这里的“邑祠”指的是古代祭祀的地方,而“汉”则指的是历史上的大汉帝国。溪流之名为陈,是对历史地名的一种致敬,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的尊重。
“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代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同情,以及对于历代忠诚者所遭受苦难的情感寄托。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最后一句则是对那些能够报答君恩,保持忠诚的臣子的赞美,这里的“天子”指的是皇帝,而“一忠臣”则代表了诗人对于忠诚品质的最高评价。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更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忠诚情操的表达。
古墓横山下,遗文郡志中。
才名留史传,谱系出先公。
岁月千年邈,郊坰百战空。
立松标旧竁,偃石护幽宫。
地自豪家夺,碑因贵客砻。
贤兄能发愤,陈迹遂昭融。
念昔遭离乱,于今事略同。
登车悲出走,雪涕问临戎。
述记名山业,提戈国士风。
荒祠亡血食,汗简续孤忠。
山势仍吴镇,溪流与越通。
眷言怀往烈,感慨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