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染霓裳,轻匀汉额,巫山行雨方还。
最好是、肌香蜡莹,萼嫩红乾。
曾见金钟在列,钧天罢、笋簴都闲。
妖饶似,晓镜乍开,绿沁眉山。
休夸瘦枝疏影,湘裙窄、一钩龙麝随鞍。
便更做、山人倦赏,畏冷无欢。
争奈冰瓯彩笔,题诗处、珠琲斓斑。
清宵永,相对莫放杯寒。
浅染霓裳,轻匀汉额,巫山行雨方还。
最好是、肌香蜡莹,萼嫩红乾。
曾见金钟在列,钧天罢、笋簴都闲。
妖饶似,晓镜乍开,绿沁眉山。
休夸瘦枝疏影,湘裙窄、一钩龙麝随鞍。
便更做、山人倦赏,畏冷无欢。
争奈冰瓯彩笔,题诗处、珠琲斓斑。
清宵永,相对莫放杯寒。
这首宋词《凤凰台上忆吹箫·其四》是侯寘所作,以蜡梅为主题,通过描绘蜡梅的色泽与形态,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浅染霓裳,轻匀汉额"形象地描绘了蜡梅花瓣如霓裳般轻盈,色泽淡雅,仿佛在额头轻轻晕染。"巫山行雨方还"则借用了巫山神女的传说,暗示蜡梅如仙子般清新脱俗。
"肌香蜡莹,萼嫩红乾"进一步赞美蜡梅的质地和色彩,蜡质般的花瓣透出肌肤般的香气,花萼娇嫩,红白相间。接下来,作者将蜡梅与宫廷乐舞相联,以"金钟在列,钧天罢、笋簴都闲"形容其在音乐盛宴后的闲逸之态。
"妖饶似,晓镜乍开,绿沁眉山"运用比喻,将蜡梅比作清晨镜子中初绽的花朵,眉山翠色映衬其清新之美。"湘裙窄、一钩龙麝随鞍"则描绘蜡梅香气如湘裙般紧致,龙麝香随风飘散,增添了诗意。
下半部分,词人感叹蜡梅虽美,却无人欣赏,"山人倦赏,畏冷无欢"表达了对蜡梅孤独寂寞的同情。然而,即使如此,"冰瓯彩笔,题诗处、珠琲斓斑"仍显现出诗人对蜡梅的珍视,以诗词赞美其风采,让清夜时光因蜡梅而显得更加璀璨。
最后,"相对莫放杯寒"表达了词人与蜡梅共度长夜,不愿让酒杯冷却的美好愿望,体现出对蜡梅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富有画面感,展现了作者对蜡梅的独特理解和深情赞美。
声利场中百战鏖,今谁勇退似公豪。
缓寻南粤千山路,先破西兴百尺涛。
平日曼容嫌禄厚,他年文本叹官高。
才名政尔归安往,富贵追踪未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