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幄遮风,低棚炙日,看花先为花忙。
何处春生,家家小坞深藏。
千枝一昔争红紫,漫相催、羯鼓三郎。
护珍丛、猩染围屏,鹦语文窗。
朝来开到沈酣处,也香沾茵席,艳压钗梁。
剪彩黏绒,红闺著意评量。
番风廿四寻常过,笑空花、谁是真芳。
让寒梅、绿萼新苞,翠羽低翔。
密幄遮风,低棚炙日,看花先为花忙。
何处春生,家家小坞深藏。
千枝一昔争红紫,漫相催、羯鼓三郎。
护珍丛、猩染围屏,鹦语文窗。
朝来开到沈酣处,也香沾茵席,艳压钗梁。
剪彩黏绒,红闺著意评量。
番风廿四寻常过,笑空花、谁是真芳。
让寒梅、绿萼新苞,翠羽低翔。
这首《高阳台·唐花》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金兆蕃所作,描绘了唐花(即牡丹)在春风中的盛放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描绘。
“密幄遮风,低棚炙日”,以“密幄”和“低棚”形象地描绘了牡丹生长的环境,既遮挡了风雨,又沐浴着阳光,营造出一种既保护又滋养的氛围。“看花先为花忙”,表达了对牡丹的特别关注与喜爱,仿佛在忙碌中寻找着花的踪迹,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何处春生,家家小坞深藏”,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家家户户的小院紧密相连,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不仅在自然界的显现,更在人们的心中萌发。“千枝一昔争红紫,漫相催、羯鼓三郎”,生动地描绘了牡丹竞相开放的场景,如同羯鼓声催促着花朵的绽放,展现出一种热烈而充满活力的景象。
“护珍丛、猩染围屏,鹦语文窗”,通过“猩染围屏”和“鹦语文窗”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牡丹花盛开时的华美与雅致,仿佛整个空间都被花的香气和色彩所包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朝来开到沈酣处,也香沾茵席,艳压钗梁”,描述了早晨牡丹花开得最为茂盛之时,其香气弥漫,甚至沾染了茵席,艳丽的花朵压过了钗梁,展现了牡丹花的浓郁香气与夺目美丽。
“剪彩黏绒,红闺著意评量”,通过“剪彩黏绒”的动作,表现了女子们精心打扮,细致地欣赏牡丹,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品味。
“番风廿四寻常过,笑空花、谁是真芳”,在二十四番风的吹拂下,牡丹花依旧绽放,似乎在笑谈中揭示了真正的芳香并非外在的繁华,而是内在的品质与精神。
“让寒梅、绿萼新苞,翠羽低翔”,最后以寒梅、绿萼和翠羽的对比,表达了对牡丹花的赞美与敬意,同时也暗示了不同季节、不同花卉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牡丹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美丽的外表,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美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