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
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
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
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
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
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
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
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谷夜景图。"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中的“溅溅”形容水流的声音,“漱幽石”则是水流经过幽静的岩石,而“注入团圆处”可能指水流汇聚到一个圆潭之中。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水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画面。
"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中的“有如常满杯”比喻水潭中的水像一杯总是满的,而“承彼清夜露”则表明这满杯之水,是由清澈的夜晚露珠所汇集。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和借代,传达了自然界中水源不断、生机勃勃的意象。
"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一句,则描绘了夜晚山谷中的景色。“岩曲”指的是弯曲的岩石之处,“月斜照”则是斜倚而下的月光照耀在岩石上。接下来的“林寒春晚煦”表达了树林间透过微弱的阳光,带来的一丝温暖,但依旧是清晨或春末的寒意。
最后两句"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则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诗中提到的“游人”因为担心水潭可能被传说中的蛟龙守护,所以不敢冒然接近。这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也为这山谷夜景增添了一抹奇幻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声音、光线和水源的精细描写,以及融入神话传说元素,营造出一个既静谧又富有想象力的场境。
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
出郭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青荧陵陂麦,窈窕桃李花。
春夏各有实,我饥岂无涯。
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
甘泽不犹愈,且耕今未赊。
丈夫则带甲,妇女终在家。
力难及黍稷,得种菜与麻。
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
其人骨已朽,此道谁疵瑕。
英贤遇轗轲,远引蟠泥沙。
顾惭昧所适,回首白日斜。
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查。
焉能学众口,咄咄空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