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树烟月上,清光含碧流。
且无三已色,犹泛五湖州。
鹏息风还起,凤归林正秋。
虽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巩树烟月上,清光含碧流。
且无三已色,犹泛五湖州。
鹏息风还起,凤归林正秋。
虽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题目为《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
首句“巩树烟月上,清光含碧流。”描写的是巩山之上的树木被月色笼罩,清澈的月光如同碧水般流淌。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夜晚的宁静与月景的美丽。
接着,“且无三已色,犹泛五湖州。”表达了诗人虽然没有达到“三已”的高龄,但仍然像游历过五湖(太湖、洞庭湖等)的仙境一般,去感受那份超凡脱俗的境界。
再看“鹏息风还起,凤归林正秋。”这里借用了传说中大鹏和凤凰这两种神鸟来比喻诗人自身的境遇。鹏凰都有选择安居之地的智慧,诗中的“我”也在寻找自己的归宿。这一句也暗示了秋天的到来,自然界万物皆在收获。
最后,“虽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则是说尽管攀住了那象征着高贵与清白的小山之上的桂树,但诗人并没有在此久留。这里的“桂”可能隐喻着功名或理想,诗人表达了虽然有所追求,但不会停滞不前。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追寻自我价值的思想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股淡定从容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借助神话传说的艺术手法,刘禹锡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连山走云气,掣电相追飞。
风吹白草短,雨卷黄埃来。
霹雳迸我前,嵯峨为之隳。
驱车石梁下,惝恍精魄迷。
漠漠斗神鬼,惨惨横蛟螭。
腾翻曜躔坼,陟落银潢低。
苍昊不可仰,孤光激轮啼。
百谷同一声,下上争喧豗。
移时吐羲魄,斜曛暄湿衣。
长虹驰远景,飞挂荒城西。
行行日已暮,仆马同疲饥。
谢尔朱门子,高堂戒勿垂。
地险不可越,客情悄然孤。
矧复此螺壳,辗转相萦纡。
两岩束之窘,阴忧惨粟肤。
疑经太古来,寒气尚未苏。
长风石胁破,白日乌尾逋。
足摄鼋鼍驾,心骇神鬼驱。
下者所欲登,但闻绝顶呼。
进退难预谋,得上争须臾。
楼台现缥缈,星斗扪虚无。
鞍马且将息,前途仗撑扶。
仆夫吻更渴,急畀村酒沽。
久雨昼昏黑,余阴暧幽屋。
天影逗明晦,云脚递伸缩。
枯杨发新姿,低藤下深绿。
土花夹荒径,垣衣被墙木。
散发走广野,振衣睇层麓。
潜蛟匝奔湍,激雷闭穷谷。
快意溯清流,开襟逆飞瀑。
六合清气蟠,一吸欲满腹。
窅然发浩吟,环坐媚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