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与二子居明心,避贼夜走南山阴。
天寒更蹋沮洳径,月黑错堕杨梅林。
历险登危四三里,少复前行过溪水。
平明乞火野人家,十日身藏岩窟里。
闽俱叹我装赍空,蜀颜转陷妖氛中。
谁言性命脱针孔,沉忧伤人衰疾同。
春风酣酣柳边寺,相对梦中论梦事。
莫嫌薄饭一茎齑,郡国而今无鼓鼙。
昔与二子居明心,避贼夜走南山阴。
天寒更蹋沮洳径,月黑错堕杨梅林。
历险登危四三里,少复前行过溪水。
平明乞火野人家,十日身藏岩窟里。
闽俱叹我装赍空,蜀颜转陷妖氛中。
谁言性命脱针孔,沉忧伤人衰疾同。
春风酣酣柳边寺,相对梦中论梦事。
莫嫌薄饭一茎齑,郡国而今无鼓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两位僧侣在战乱中逃难的经历,以及重逢后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艰难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生命脆弱性的反思。
首句“昔与二子居明心”,点明了诗人与两位僧侣曾共居明心寺的过往。接着,“避贼夜走南山阴”描述了他们为了躲避贼寇,夜晚匆忙逃往山中的情景。通过“天寒”、“月黑”等词,营造出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
“历险登危四三里,少复前行过溪水”则展现了逃难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他们穿越险境,跋涉数里,最终越过溪流。这一段描绘了逃亡的不易,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渴望。
“平明乞火野人家,十日身藏岩窟里”描述了他们在野外求生的情景,白天向村民求助,夜晚则躲藏在岩洞中避难。这种生活状态既反映了他们的生存智慧,也体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闽俱叹我装赍空,蜀颜转陷妖氛中”表达了对同伴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战乱对不同人的影响。
“谁言性命脱针孔,沉忧伤人衰疾同”则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反思,即使在生死边缘得以逃脱,内心的忧虑和痛苦依旧如影随形,甚至可能导致身体的衰弱。
最后,“春风酣酣柳边寺,相对梦中论梦事”描绘了重逢后的情景,春风拂面,柳树轻摇,两人在寺庙中相谈甚欢,仿佛在梦中讨论梦境。这不仅体现了重逢的喜悦,也暗示了他们对过去经历的共同回忆和思考。
“莫嫌薄饭一茎齑,郡国而今无鼓鼙”则是对现实的感慨,尽管食物简单,但庆幸的是,如今国家安宁,不再有战争的喧嚣。这句话表达了对和平的珍惜和对过去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情感体验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林光静锁,映楼前、渺渺川铺澄练。
水宿凄迷疑中酒,小极吟情微倦。
嫩约鳞遥,虚盟凤杳,风外乡心远。
黛纤眉薄,晴峰千朵低见。
应叹帘动栖鸾,纱空引蝶,客里年华晚。
卧对残釭凝浅紫,层叠珠裙双卷。
载雪清游,敲诗痴坐,船火明沙岸。
海蟾飞下,冰痕照破霜苑。
嫩晴台榭。又压檐新绿,一片低亚。
试拓窗纱,几砚生凉,碧痕泼眼疑泻。
漫研螺墨争题句,正滑腻、苔笺初砑。
羡寻香、小燕身轻,穿过几重烟罅。
况是迷空翠雨,远山愁黛敛,秀色难画。
挑菜期过,采菉人归,可惜好春无价。
便寻游伴携蛮榼,拌醉倒、青莎堪藉。
怎因循、负了韶华,弹指愔愔槐夏。
青磷似雨,白骨连沙,吹魂最苦悲风。
怨杀将军城坚,只要相攻。
分兵乳源无计,令胡笳横截泷东。
抽营遁,委金吾花甲,堆遍芙蓉。
肝脑空膏绿草,恨野田狐兔,曾饫元戎。
几度秋肥,爰爰得脱雕弓。
呜呜向人悲啸,言迷离,谁辨雌雄。
终射汝,及豪豨、持荐鬼雄。
榆溪弥弥。榆台下、潜流塞外千里。
风沙乱搅,浑河同浊,剑花难洗。
牛羊饮水,带人血,胭脂淡紫。
念当年、延绥将士,三万委泥滓。
凭吊驼山下,酹酒黄狐,莫穿蒿里。
泪痕湿处,教无穷、白杨花死。
更恨丛祠,与飞将、而今未祀。
问秦弓、可尚在否,在媚子。
内三关,胡门偏险,尚馀赵氏长城。
爱云中秋色,欲移帐,出龙庭。
正值重阳佳节,有楼烦山戌,画鼓争迎。
听扶南小曲、口外两筝人,教莫忆、故园乱莺。边声。
万里相惊。谁听尔、不伤情。
恨横磨大剑,长驱突骑,雄志无成。
一天羽毛飞洒,却空羡、郅都鹰。
尽驼酥、更倾千盏,一秋沉醉,忘却欲射妖星。
弓矢散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