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何难博,文词亦易工。
自非知道理,更是长奸雄。
饰首冠章甫,操心窃大弓。
金椎发冢辈,张竦与陈崇。
学问何难博,文词亦易工。
自非知道理,更是长奸雄。
饰首冠章甫,操心窃大弓。
金椎发冢辈,张竦与陈崇。
这首诗是对士人行为的反思和批评,通过诗人的笔触,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开篇“学问何难博”两句,表面上看似是在说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不困难,但实际上则透露出一种讽刺意味,因为接下来的“文词亦易工”暗示着形式主义,即人们更注重于表面的文辞修养而非深入的学问。
“自非知道理,更是长奸雄”则进一步指出,虽然有些人没有真正理解道理,但却擅长于使用狡猾和手腕,这种人往往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并且掌握权力。这里的“长奸雄”表明诗人对于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以下两句“饰首冠章甫,操心窃大弓”,则是具体描绘了当时士人的形象,“饰首冠章甫”可能指的是他们注重外在的装饰和仪表,而“操心窃大弓”则暗示着他们内心所怀的野心和权谋。
最后两句“金椎发冢辈,张竆与陈崇”,通过具体的人物名字,可能是在点明特定的事件或现象。这里的“金椎发冢辈”可能是指某种形式上的排场,而“张竆与陈崇”则是直接引用历史人物来强化批评。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士风、学风以及社会风气的一种深刻观察和批判,表现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天马天上龙,驹生天汉间。
两目夹明月,蹄削昆崙山。
元气饮沆瀣,跃步超人寰。
天上玉帝老不骑,饥食虎豹晓出关。
灭没流彗姿,歘忽紫电颜。
黄道三十六万里,日驰周天去复还。
时乎降精渥洼中,龙性变化终难攀。
天马来,瑞何朝。化为龙,应童谣。
驺虞仁兽耻在坰,龙亦绝迹归赤霄。
风沙岂无大宛种,虽有八极安能超。
天马来,云雾开。
天厩騕袅鸣龙媒,龙媒不鸣鸣驽骀。
任渠侬、造物自儿嬉。安能止吾归。
有秋来竹径,春时花坞,夏里荷漪。
何事东涂西抹,空遣鬓毛稀。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点检人间今古,问谁为赢局,底是输棋。
谩区区成败,蚁阵与蜗围。
便掀天卷地勋业,怕山中、拍手笑希夷。
如何是,一尊相属,万事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