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天上龙,驹生天汉间。
两目夹明月,蹄削昆崙山。
元气饮沆瀣,跃步超人寰。
天上玉帝老不骑,饥食虎豹晓出关。
灭没流彗姿,歘忽紫电颜。
黄道三十六万里,日驰周天去复还。
时乎降精渥洼中,龙性变化终难攀。
天马来,瑞何朝。化为龙,应童谣。
驺虞仁兽耻在坰,龙亦绝迹归赤霄。
风沙岂无大宛种,虽有八极安能超。
天马来,云雾开。
天厩騕袅鸣龙媒,龙媒不鸣鸣驽骀。
天马天上龙,驹生天汉间。
两目夹明月,蹄削昆崙山。
元气饮沆瀣,跃步超人寰。
天上玉帝老不骑,饥食虎豹晓出关。
灭没流彗姿,歘忽紫电颜。
黄道三十六万里,日驰周天去复还。
时乎降精渥洼中,龙性变化终难攀。
天马来,瑞何朝。化为龙,应童谣。
驺虞仁兽耻在坰,龙亦绝迹归赤霄。
风沙岂无大宛种,虽有八极安能超。
天马来,云雾开。
天厩騕袅鸣龙媒,龙媒不鸣鸣驽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壮的天马图景,充满了强烈的神话色彩和想象力。开篇“天马天上龙,驹生天汉间”即设定了超凡脱俗的意境,天马不仅生于人间无法触及的高空,而且其出生地点是在星辰之中,这已经不是普通生物所能比拟。
诗中的“两目夹明月,蹄削昆崙山”则进一步描绘了天马的非凡特征,其眼睛能与明亮的月亮相辉映,蹄子能触及连绵的高山,这些都在强调其超自然的能力和力量。
“元气饮沆瀣,跃步超人寰”则表达了天马吸取着宇宙之气,行走于人类的认知范围之外,其动作轻盈而又威猛,超越了凡人的理解。
接下来的几句,“灭没流彗姿,歘忽紫电颜。黄道三十六万里,日驰周天去复还”则展现了天马的神秘与迅速,其形态能随时变化,如同流星一般难以捉摸;而其行进速度之快,则如同太阳般环绕天际,不断地穿梭于宇宙之间。
“时乎降精渥洼中,龙性变化终难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超自然生命的赞叹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因为这等生命形态和能力,对于人类来说是永远无法触及和理解的。
最后两句“天马来,瑞何朝。化为龙,应童谣”则似乎在描述一个吉祥的到来,这或许是一种预兆或者征象,同时也可能是对传说中天马能够变化成龙这一神话的呼应。
整首诗通过对天马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和宇宙力量的敬畏之心,以及对那些超越常人认知的生命形态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