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人已散门阑静,公事才休耳目清。
窗下好风无俗客,案头遗集有先生。
文章简要惟华衮,滋味醇醲是太羹。
也待将身学归去,圣时争奈正升平。
吏人已散门阑静,公事才休耳目清。
窗下好风无俗客,案头遗集有先生。
文章简要惟华衮,滋味醇醲是太羹。
也待将身学归去,圣时争奈正升平。
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官员工作后的宁静图景。"吏人已散门阑静,公事才休耳目清"表明官员们已经散去,门前安静无声,自己刚刚处理完公务,耳根清净。这两句透露出一种超脱尘嚣的高洁与宁静。
接下来"窗下好风无俗客,案头遗集有先生"则描绘了诗人独处时的情景。窗下的风不为世俗所扰,无杂客打扰,只有案头留存的前辈文章陪伴。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先贤作品的尊崇与向往。
"文章简要惟华衮,滋味醇醲是太羹"一段,赞美了渊明集的文章质朴而不失华丽,每每品读都能感受到其深远的韵味。这两句突显出诗人对文辞艺术的追求和鉴赏。
最后"也待将身学归去,圣时争奈正升平"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效仿前贤,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修养上,也渴望能够达到更高层次。这里所谓“圣时”指的是道德高尚的时代,而“争奈正升平”则是诗人对于无法与那些伟大时代相比的无奈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宁静环境、古文欣赏和个人修养追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俗世、崇尚先贤、追求高远理想的情怀。
几载沧江梦,此夕复经过。
双台双峙如画,空翠滴晴波。
不是先生高节,激起清风千古,汉鼎复如何。
矫首望天际,烟树翠婆娑。
危楼下,数不尽,去帆多。
人人惊肉生髀,却日欲挥戈。
谁识矶边泉石,别有壶中天地,烟雨一青蓑。
自笑亦华发,三叹吊岩阿。
水阁层台,短亭深院,依稀万木笼阴。
飞暑无涯,行云有势,晚来细雨回晴。
庭槐转影,纱厨两两蝉鸣。
幽梦断枕,金猊旋热,兰炷微薰。
堪命俊才俦侣,对华筵坐列,朱履红裙。
檀板轻敲,金樽满泛,纵交畏日西沉。
金丝玉管,间歌喉、时奏清音。
唐虞景,尽陶陶沈醉,且乐升平。
碧眼连车,黄头间座,望断故人何处。
当时胜丽,旧是繁华,都变虏言胡语。
万里衔冤,几年埋恨,仔细向谁分诉。
对南风凝眸,眺神旌、触目泪流如雨。
今幸会,电扫雷驱,云开雾敛,一旦青天重睹。
桃林卧草,华岳嘶风,行迓太平周武。
洗尽腥膻巷陌。
从此追欢,酒坏频举。
任笙箫声里,花朝月夕。
醉中歌舞。
卷尽风和雨,晴日照清秋。
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
且向飞霞沦茗,还归云间书院,何幸有从游。
随分了公事,同乐与同尤。
少年事,湖海气,百尺楼。
萧萧华发、归兴只念故山幽。
今日聊修故事,口岁大江东去,应念我穷愁。
不但莼鲈口,杜若访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