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
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
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
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
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
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对地方贤能官员的赞美之情以及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怀。王安石在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宰相梁之仪的高尚品格和他的治理才能,以及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周遭环境的独特感受。
“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开篇即赞美一位在白下地区的贤能官员,其德行高尚,如同传说中珍贵的紫芝草一般令人敬仰。这里通过“能歌”表明这位宰相不仅治理有方,而且文学素养也颇高。
“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诗人进一步描绘这个贤官对百姓的慈善态度,他不愿看到人民受到欺骗,对于县里的治理采取的是顺其自然,不做无谓之事的态度。
“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在这里诗人转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他对美好风景的独自欣赏,以及对远方山水的怀念。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个闲适幽雅的书房景象,墙上沾满了潮湿的墨迹,墙角生长着浓郁而深邃的青苔。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物质环境的观察,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们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
柳外澄波系小艖,玉皇宫畔梵王家。
蚁浮腊味杯行酒,鹤避晴烟灶煮茶。
客里招邀惭草率,座中沾洽笑兰阇。
杖藜归路西风晚,一抹寒林万点鸦。
我来沸鸣蟟,坐阅寒蛩响。
有兴寄沧洲,逝欲穷浩荡。
百年如弯弧,落处分寸上。
前涂知几许,乾坤一漭瀁。
念子住沃洲,屡作扁舟想。
杖屡纵胜游,文字醉清赏。
奇音遇朗鉴,请我黄冈簜。
世氛久昏暗,有絷不能往。
交情浮云淡,乐意阳春盎。
老鹤鶱孤飞,况子开三网。
离合固其常,岂是比土莽。
我亦属同流,始末藉虚奖。
永怀芳兰苕,不肯间谁曩。
诗来森如束,快读剧爬痒。
吾诗非世好,一派分凡将。
君如领此言,急浪荡飞桨。
老松踰百围,名为栋梁材。
孤根虽故在,不复萌条枚。
生意无处泄,浩浩还根荄。
结为千岁苓,肤色状琼瑰。
洗曝不遗力,药裹手自开。
羊枣出河北,胡麻来天台。
蒸以白砂蜜,盛以红瓷杯。
一朝服食尽,玉色还婴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