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松踰百围,名为栋梁材。
孤根虽故在,不复萌条枚。
生意无处泄,浩浩还根荄。
结为千岁苓,肤色状琼瑰。
洗曝不遗力,药裹手自开。
羊枣出河北,胡麻来天台。
蒸以白砂蜜,盛以红瓷杯。
一朝服食尽,玉色还婴孩。
老松踰百围,名为栋梁材。
孤根虽故在,不复萌条枚。
生意无处泄,浩浩还根荄。
结为千岁苓,肤色状琼瑰。
洗曝不遗力,药裹手自开。
羊枣出河北,胡麻来天台。
蒸以白砂蜜,盛以红瓷杯。
一朝服食尽,玉色还婴孩。
这首诗描绘了茯苓生长的过程与用途,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奇迹的感慨。
首先,诗人以“老松”起兴,将茯苓比作历经岁月洗礼的古老松树,强调其生命力的顽强与珍贵。接着,通过“孤根虽故在,不复萌条枚”,形象地描述了茯苓根部虽深埋地下,却依然保持着生命的活力,不屈不挠地孕育着新的生机。这种生命力的顽强,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界的伟大与神奇。
“生意无处泄,浩浩还根荄”一句,进一步展现了茯苓生命力的旺盛,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也能够找到释放生命力的方式,最终回归到生命的根源——根荄。这不仅是对茯苓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所有生命力量的颂扬。
接下来,“结为千岁苓,肤色状琼瑰”描绘了茯苓成熟后的形态,如同千年古木般坚韧,外表则如美玉一般光洁,既体现了茯苓的珍贵,也寓意着其内在价值的高雅与纯净。
“洗曝不遗力,药裹手自开”则展示了人们对于茯苓的珍视与利用。无论是清洗还是晾晒,都倾注了人类的辛勤与智慧;而亲手打开药包,更是体现了对茯苓药效的信任与期待。
最后,“羊枣出河北,胡麻来天台。蒸以白砂蜜,盛以红瓷杯”描绘了茯苓被加工成药膳的过程,从原料的选取到制作的精细,无不体现出人们对茯苓药用价值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一朝服食尽,玉色还婴孩”则是对茯苓药效的高度评价,它不仅能够滋养身体,还能使人恢复青春活力,展现出茯苓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茯苓生长、加工、药用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丽,也表达了对生命奇迹的敬畏与赞美,以及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