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禅家白板扉,深林落木鸟言稀。
山中孤月寒相照,海上浮云夜不飞。
涧树尽含清露湿,岩房犹掩慧灯微。
远公未许开尊榼,聊借蒲团拥褐衣。
高卧禅家白板扉,深林落木鸟言稀。
山中孤月寒相照,海上浮云夜不飞。
涧树尽含清露湿,岩房犹掩慧灯微。
远公未许开尊榼,聊借蒲团拥褐衣。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月夜普贤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山中夜晚景象。首句“高卧禅家白板扉”,写诗人独自在禅寺中静憩,门扉简单朴素,暗示了修行生活的简朴。次句“深林落木鸟言稀”,通过稀疏的鸟鸣声,传达出山林的寂静和季节的转换。
第三句“山中孤月寒相照”,强调了月光的清冷,与孤寂的山中形成鲜明对比,烘托出寺庙夜晚的寂静和僧人的孤独。第四句“海上浮云夜不飞”,运用海上浮云的静态画面,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宁静。
第五句“涧树尽含清露湿”,描绘了涧边树木被露水打湿的情景,增添了环境的湿润和生机。最后一句“岩房犹掩慧灯微”,以微弱的灯光映照岩房,既体现了修行生活的简朴,也暗示了僧人深夜仍在修行的虔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境,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