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绝壁一跻攀,锦石琪花指顾间。
法界可能生羽翰,慈云元自识名山。
静观侍者调三业,未悟阿难授八环。
欲面贞珉稽往事,篆文积雨掩苔斑。
岁寒绝壁一跻攀,锦石琪花指顾间。
法界可能生羽翰,慈云元自识名山。
静观侍者调三业,未悟阿难授八环。
欲面贞珉稽往事,篆文积雨掩苔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飞来寺的一次登高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岁寒绝壁一跻攀”,以“岁寒”点明时节,暗示了环境的严峻与挑战,而“绝壁一跻攀”则生动描绘了攀登的过程,既有艰难险阻,也蕴含着克服困难后的喜悦。
接着,“锦石琪花指顾间”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石头比作锦绣,花朵比作美玉,形象地展示了绝壁之上奇异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之情。“法界可能生羽翰,慈云元自识名山”两句,借用了佛教中的概念,将自然界的景象与宗教信仰相融合,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敬畏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静观侍者调三业,未悟阿难授八环”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描述侍者的修行状态,以及对佛法的理解,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与宗教之间的思考与感悟。最后,“欲面贞珉稽往事,篆文积雨掩苔斑”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探寻历史遗迹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探索与尊重,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一向孤峰独宿,目视云霄。
虽则不埋没宗风,无乃太高生。
一向十字路口,土面灰头,利物应机。
虽则埋没自己,无乃太屈辱生。
况明悟之士,顶门具眼,肘后有符。
出没卷舒,得大自在。动若浮云,止犹谷神。
或可以孤峰独宿,不碍土面灰头。
或土面灰头,不碍孤峰独宿。
恁么中有不恁么,不恁么中却有恁么。
瑞气逢嘉运,灵苗触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