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仗鞭春。鹅毛飞管,斗柄回寅。
拂面东风,虽然料峭,毕竟寒轻。戴花折柳心情。
怎挨得、元宵放灯。不是今朝,有些残雪,先去踏青。
彩仗鞭春。鹅毛飞管,斗柄回寅。
拂面东风,虽然料峭,毕竟寒轻。戴花折柳心情。
怎挨得、元宵放灯。不是今朝,有些残雪,先去踏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早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对传统节庆活动的怀念。
"彩仗鞭春。鹅毛飞管,斗柄回寅。" 这几句描写的是初春时节,天空中飘浮着如同鹅毛般轻柔的云朵,太阳(斗柄)开始向北移动,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拂面东风,虽然料峭,毕竟寒轻。" 这里写的是春风拂面,但尽管春风还带有一丝寒意,却已经不再尖锐,冬日的严寒已逐渐减轻。
"戴花折柳心情。"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采摘花朵和柳条时所流露的情感,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享受。
"怎挨得、元宵放灯。不是今朝," 诗人提到了上元节(元宵)放灯的习俗,但这里表达了一种无法挨及过去的感觉,不是现在的时光。
"有些残雪,先去踏青。" 最后两句写的是尽管还有一些冬日的遗留——残雪,但诗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走出去,踏在春天的绿色之中。这既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向往,也反映出一种超越时空、摆脱旧有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象和节庆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汉代诸经师,一一得传授。
君学谨派别,原本初讲究。
一目下十行,毫发悉穿透。
微言洞窾会,善发昔人覆。
楮墨鉴古刻,灭烛能辨臭。
偶逢谑浪虐,终得芳润漱。
爱憎不入时,针石起颠踣。
大节尤过人,五十终哀疚。
门庭绝纤埃,廉介无苟就。
听嫌直如弦,险道屡颠仆。
颠仆不肯回,仍纠俗纰缪。
欲杀皆庸流,吾敢同众诟。
他日念斯人,文林应俎豆。
炮车轰天白日烧,阚如虓虎军声鏖。
天威所到心胆堕,霜刃未交敌垒破。
尘漫漫,大风起。鼓不绝,马逸不能止。
穷寇解甲降,巨憝抱鞍死。皇帝曰嘻,武不可究。
罪不斯得,矧敢多又。旦日将军来,幕府上功簿。
峨峨甲仗高于山,孳畜谷量不知数。
天子受贺军门开,山呼万岁声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