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二十四首·其十六》
《偈二十四首·其十六》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偈颂

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说。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

西天此土俱拈却,一种平怀当处亲。

若人识祖佛,当处便超越。

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佛法真理的深刻理解与追求。首句“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说”借用佛陀说法四十九年的典故,强调佛法真理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暗示了佛法并非由特定的佛祖所独创,而是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等待着有缘之人去发现和领悟。

接着,“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运用自然景象作比,形象地说明了真理的普遍性和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千条河流中,还是在万里晴空之下,真理(此处指月和天)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体验真理。

“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传承与实践。这里的“祖师”指的是禅宗的开山祖师,而“少林”则是禅宗的一个重要流派。这句话意味着真正的佛法精髓并不依赖于特定的地域或人物的传播,而在于个人的直接体验和悟解。

“西天此土俱拈却,一种平怀当处亲”表达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平等性。无论是遥远的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身边的现实世界,真理都是可以被发现和亲近的。这里强调了一种平和的心态,即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和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从而达到与真理的亲近。

最后,“若人识祖佛,当处便超越”点明了佛法的实践意义。只有真正理解和实践佛法的人,才能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这里的“祖佛”既指禅宗的祖师,也暗含了对佛法本身的理解和实践。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体验佛法的真理,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平等性和实践性,鼓励人们以平和的心态去追求内心的超越。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立春帖子·其一太上皇帝阁

去年春日盛,七十庆仪新。

今岁从头数,重过一万春。

(0)

永丰监税黄思义写予真于大椿之下戏题

鬓发皤然八十春,若为百倍比庄椿。

藉令十此如彭祖,亦是鸡窠九世人。

(0)

古琴歌

山人袖携古琴来,形模拙丑腹破穿。

上两金字亦残漫,自云得自十年前。

十年前宿野店间,野店岑寂无炊烟。

只将百钱乞翁媪,回买湿薪煨涧泉。

老翁持出一木段,刀痕凿痕斧痕满。

秀才望见三叹羡,学琴以后何曾见。

此是成都雷氏为,揩摩雷字分明现。

持归修治调曲成,曲成他人不肯闻。

初弹羑里可释憾,再鼓广陵如雪冤。

将归古操次第传,龙入我舟何可怜。

(0)

戊辰感事二首·其一

久要和平福,须宽次第刑。

诸公善调壹,熙祚必清宁。

夹道焚香拜,今知病酒醒。

谩劳双鬓白,何止故山青。

妖纬朝沉彩,非烟夜透扃。

愿同臧获列,齐寿八千龄。

(0)

和方景南乍晴

阑暑知秋近,淮濆气已清。

风雷惊夜雨,钟鼓报新晴。

雾散槐庭晓,云开魏阙明。

马行朝路稳,人喜积阴倾。

初鸟方争出,残蝉莫乱鸣。

小窗偏得睡,更待晚凉生。

(0)

贺子永为令郎醮妇

咿呀喝担礼筵开,无物聊堪表下怀。

天遣腐儒人事省,三冬不放一钱来。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