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这首诗是王昌龄的《出塞》,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的“勿听白头吟”起首警醒,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这个容易产生忧虑和怨恨的人世间,如果不是像沧浪子那样的人,就很难做到随心所欲。“北上太行山”写景,“临风阅吹万”则是诗人站在高处,对着大自然的呼啸风声进行深刻体验。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是对自然界变幻莫测的一种描绘,同时也是对生命无常和个人力量微小的感慨。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表明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变化时所表现出的心情复杂和语言的不足。"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则是对生命短暂和人世间纷争不断的一种感悟。而最后两句“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在大海中自由生活的人的羡慕,以及自己想要摆脱尘世烦恼、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