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前貔虎换龙蛇,上谷文星傍建牙。
一出罗浮多少日,早将名姓播中华。
满前貔虎换龙蛇,上谷文星傍建牙。
一出罗浮多少日,早将名姓播中华。
这首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马头山别陈狼牙(其二)》中的一节。戚继光以“满前貔虎换龙蛇”开篇,生动描绘了战场上的英勇与壮烈,将士兵比作猛兽,形象地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战斗力。接着,“上谷文星傍建牙”一句,巧妙地将军事行动与文化精神结合,暗示了在军事行动背后,文人墨客的精神力量同样不可或缺,为军营增添了文化气息。
“一出罗浮多少日”,罗浮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此处借指远离家乡、远离日常生活的艰苦环境。这句话表达了长时间在外征战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暗含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最后,“早将名姓播中华”则点明了诗人对于功名的追求与对国家的忠诚,即使在遥远的战场,也时刻铭记着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传遍整个中华大地,留下不朽的功绩。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戚继光作为军事将领的雄心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也体现了他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对个人荣誉的追求,是一首兼具豪情与深意的作品。
我贪花月潭西住,君爱烟波洞庭去。
还向潭西望洞庭,指点云峰是君处。
春晴山阁花无那,十日寻花双屐破。
输君缥缈更轩豁,归应誇我峰头坐。
张生晓发吴门来,传君犹滞生公台。
千场红粉亦快意,万顷琉璃安在哉。
我昨期君访旧游,掉头别我神何遒。
知君未惯风波色,且伴莺花稳一丘。
西湖别谭子,离绪不可理。
载酒觅一欢,美人在湖涘。
美人闺中秀,兴会托山水。
笔墨出生气,坐觉山水死。
清音到丝竹,所贵岂悦耳。
初为弹琵琶,四弦万绪起。
再为抚七弦,幽怀历妙指。
我携三弦客,嘈杂亦可喜。
新声世所尚,古调并乃鄙。
都生閒止人,琴理协静女。
竟弹毕清夜,月落灯未巳。
百年寡此欢,终悲别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