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冥竟何意,兴会亦偶然。
竹林缅高风,继轨得此贤。
沉冥竟何意,兴会亦偶然。
竹林缅高风,继轨得此贤。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名为《为陈维立题画(其四)》。诗中探讨了冥想与灵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竹林高风的追忆与传承。
“沉冥竟何意,兴会亦偶然。” 开篇两句,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冥想和灵感来源的思考。沉冥,即深入冥想的状态;兴会,则指创作时的灵感涌现。这两句暗示了冥想与灵感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而不可预测的联系,它们可能源自内心深处,也可能在不经意间突然降临。
接着,“竹林缅高风,继轨得此贤。” 这两句则转向对竹林高风的追忆与赞美。竹林高风,常用来比喻高尚的品德或卓越的风范。诗人在这里借竹林高风象征着前人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成就,表达了对这些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继轨”一词,诗人强调了自己或他人在追求卓越道路上的继承与努力,希望能够像先贤一样,留下自己的足迹和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冥想与灵感的关系,以及对竹林高风的追忆与传承,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中内在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蕴含了对前辈大师的崇敬之情。
鸟道一线悬崖开,攀萝尽处登丹台。
仙人蝉蜕去已久,遗像剥落蒙尘埃。
石榻丹窍雨气湿,一池黝碧岩之隈。
青林鬼语昼啾唧,空廊虎迹宵旋回。
传闻昔年盛金碧,朝钟暮鼓声喧豗。
炉烟不与云断续,殿脚却破山崔嵬。
数十年来变萧索,山人指点馀莓苔。
羽衣散尽香火绝,时有丐者僵苔阶。
我思化人本无著,偶然此地遗其骸。
愚夫奇货据灵躅,兴废乃到空山来。
愀然日暮不能立,松风万壑鸣吾哀。
一瓣心香拜绛帷,幽兰芳芷写余思。
仙音上界曾双凤,帝乐中天只一夔。
白雪更无声继日,青峰长似曲终时。
湘灵从古多哀怨,何况金徽有故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