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读兵书夜枕戈,少年猛士出三河。
乘时欲取封侯印,可奈天骄力请和。
昼读兵书夜枕戈,少年猛士出三河。
乘时欲取封侯印,可奈天骄力请和。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轻勇士的形象,他白天研读兵书,夜晚枕戈待旦,显示出强烈的报国热情和军事才能。"三河"通常指战国时期的赵、魏、韩三国之地,这里象征着勇士的故乡或训练基地,显示出他的豪迈气概和勇猛之志。
"乘时欲取封侯印"表达了主人公渴望在乱世中抓住机遇,通过战功赢得封赏的决心。然而,"可奈天骄力请和"转折而来,暗示了当时边疆形势可能并非如勇士所愿,敌对势力主动求和,使得他的封侯梦想暂时受阻。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壮志未酬的无奈与对和平的期盼之间的情感冲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一位热血青年的雄心壮志,同时也揭示了战争背景下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思考。
暑极无可增,夏馀亦复几。
幽人暍欲腊,日日望秋至。
秋至凉不随,夏去热未已。
一夕睡美馀,秋从簟波起。
新凉来何方,洒若清到髓。
夕前轻雨作,雨后微风駃。
凉偶与之偕,未必凉因此。
向来亦风雨,既止暑更倍。
但令暑为凉,老病有生意。
何必问所来,亦莫悲徂岁。
盥漱已云毕,危坐正冠衣。
揽镜忽见我,不识我为谁。
自倚身尚强,不悟年已衰。
举头视嘉木,向人惨无姿。
我欲诉渠老,渠乃怀秋悲。
木悲不解饮,瑟瑟声怨咨。
我且呼曲生,细细斟酌之。
我醉不知我,更知春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