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合虹腰断,风回两脚斜。
浅滩屯宿鹭,高树竞栖鸦。
云合虹腰断,风回两脚斜。
浅滩屯宿鹭,高树竞栖鸦。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虹、风、水、鸟等多种元素的和谐共存。
首句“云合虹腰断”,以“云合”描绘出云层聚集的景象,而“虹腰断”则巧妙地将彩虹与云层联系起来,暗示着彩虹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增添了一种神秘与动态感。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蕴含了自然界中事物瞬息万变的特点。
次句“风回两脚斜”,通过“风回”形象地描绘了风向的变化,而“两脚斜”则可能是诗人对风力影响下物体倾斜状态的观察或想象,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风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力量的强大与不可预测性。
第三句“浅滩屯宿鹭”,将视线转向地面,描绘了浅滩上鹭鸟聚集休息的场景。这里的“屯”字生动地表现了鹭鸟们聚集的数量之多,而“宿”字则暗示了它们在此过夜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最后一句“高树竞栖鸦”,将视角提升至高空,描绘了乌鸦在高树间争先恐后栖息的场景。通过“竞”字,不仅表现了乌鸦数量众多,还暗示了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竞争关系,或是为了寻找最佳的栖息地而展开的竞争。这一句与前一句形成了对比,从地面转至高空,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云、虹、风、水、鸟等元素的和谐共生,以及自然界中事物的动态变化和生命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瞬间之美,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奥秘。
春光不像曾来,如何又说春将去。
一尊别酒,两行情泪,凄然无语。
恰似明妃,红颜远嫁,玉关难驻。
叹今年烽火,连天战鼓,都拦截,春归路。
偏是魂销此际。怕天涯、少人怜处。
临岐低嘱,纵然去也,休忘尺素。
忍见愁红,将飞更怯,乍飏旋住。
想溪桥来夜,飘零有恨,与何人诉。
碧鲈锦稻,记君家、旧傍垂虹亭子。
疏影暗香姜白石,一旦起而为吏。
绶染红桃,符分铜虎,差足云豪耳。
欣然捧檄,当年毛义如是。
极望地入鲖阳,邑名南顿,树短才如荠。
去约官僚閒射猎,应认前朝战垒。
古驿熊啼,荒村虎叫,日落城墙紫。
虚声处士,此言专仗君洗。
空庭何有,笑幽花以外,都无长物。
一树绿毛么凤挂,零乱明窗粉壁。
斜倚阑干,微抛酒盏,笑玩林间雪。
春寒犹冱,冻禽惊起杰杰。
可惜花似当年,看花人渐老,悲歌空发。
料得前村花更好,和了水云明灭。
欲折繁英,倩他压帽,绝称萧萧发。
角声吹落,阶前堆满晴月。
吾生讵料,也曾经,亲听诸姨法曲。
非月非烟非雾雨,非肉非丝非竹。
不易描摹,最难忘记,耿耿萦心目。
依稀梁畔,暗尘飞堕千斛。
昨者我渡江来,正沙深月冷,浪花堆簇。
饥蜃馋蛟浑不怕,我有听歌奇福。
拍到残时,人将散处,乐往伤幽独。
重逢难必,岸巾且吸船玉。
晚风回处,忽帘开影露,鬓烟微绿。
蓦地见人犹掩敛,裙与阑干争曲。
萦损红巾,拨残锦瑟,顿惹愁千斛。
客来休入,请看门外金犊。
渐觉盏内鳞皴,篝边鸭瘦,觥事卿须录。
生世谐逢王吏部,绣佛还工惜玉。
爱尔娇憨,嗔人拘管,挼碎钗儿菊。
晚携素手,碧天雨过初沐。
蕙丛去后微之怨,当时韦娘年小。
别后镜鸾分,怅天涯人老。
小屏归路悄,怕重叠、吴山清晓。
此夜遥怜,水哉轩畔,月明多少。
侍史慢薰衣,金门启、愁听穿花漏早。
剔烛鼓冰弦,又犯些商调。
彩毫凭起草,错认画、远山眉稿。
不信是、白玉为堂,顿玉台人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