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俗恩将遍,巡方路稍回。
寒随汾谷尽,春逐晋郊来。
云骑传行漏,烟旄引从台。
惠风初应律,和气正调梅。
雅颂通宸咏,天文接曙台。
灞陵桃李色,应待日华开。
省俗恩将遍,巡方路稍回。
寒随汾谷尽,春逐晋郊来。
云骑传行漏,烟旄引从台。
惠风初应律,和气正调梅。
雅颂通宸咏,天文接曙台。
灞陵桃李色,应待日华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光庭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荅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诗中描绘了皇帝巡视各地时的盛况,以及春天到来时自然景色的美丽。
"省俗恩将遍,巡方路稍回" 表示皇上的恩惠普及每个角落,巡行各地却又不急于归途。"寒随汾谷尽,春逐晋郊来" 描绘了冬去春来的季节更替,其中“汾谷”、“晋郊”都是古代的地名,用以指代山西一带。
"云骑传行漏,烟旄引从台" 这两句通过对比,将天空中的云与人间的骑士相比较,形象地展现了皇帝巡幸时的壮观景象。"惠风初应律,和气正调梅" 则是说春风到了适宜的节律,与和暖的气息一同到来,给梅花带来了生机。
"雅颂通宸咏,天文接曙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美好品德的赞颂,以及皇帝与天界沟通、接受天命的意象。"灞陵桃李色,应待日华开" 最后则是描绘了春天景色的美丽,等待着太阳光芒去点亮这份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皇帝巡幸的盛大场面,表现出了作者对皇权的颂扬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不受炎光玉万竿,仙林便作晋林看。
此君长带冰霜气,醉卧绿阴诗梦寒。
金溪有金源,昔我未尝造。
因逢吴道士,言此山水好。
金僧来自蜀,所至事幽讨。
地名适相符,结茅遂栖老。
一朝入石塔,千载锢其宝。
白云何漫漫,流水亦浩浩。
相传石井头,鞋迹犹可考。
安知斯塔内,岁久骨应槁。
龛灯长不灭,落叶风自扫。
山僧具茗酌,言话颇知道。
请题壁间诗,兹行殊草草。
所欣得二赵,登览散中抱。
日午饷田家,壶觞共倾倒。
素心惬清赏,恨不避喧早。
偶寻幽侣出,徵逐非所好。
归途霜月下,谯鼓更渐报。
明朝人事乖,相望不可到。
君不见游尘着空生九州,人其中间悬两眸。
杨花化萍无根蒂,风消水长东西流。
红南下湿人易老,过尽岁年还草草。
长留白日照人间,榆柳浮生转枯槁。
毬纹带绕千花黄,青娥攒眉眉细长。
莫言一尊千万寿,乃翁身命属渠手。
长安城中鬼笑人,水底纸钱能不朽。
今人不见古人心,古人不见今人事。
天上若无长生人,即是古人都尽死。
金凫银雁满江湖,神光夜夜开黄垆。
年经月纬三百卷,平生欲作何人书。
古人去去留不得,我些古人三太息。
今人莫诧山石牢,更后十年人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