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徵招.为尤悔庵悼亡》
《徵招.为尤悔庵悼亡》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徵招

蕙丛去后微之怨,当时韦娘年小。

别后镜鸾分,怅天涯人老。

小屏归路悄,怕重叠、吴山清晓。

此夜遥怜,水哉轩畔,月明多少。

侍史慢薰衣,金门启、愁听穿花漏早。

剔烛鼓冰弦,又犯些商调。

彩毫凭起草,错认画、远山眉稿。

不信是、白玉为堂,顿玉台人杳。

(0)
鉴赏

这首词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悼念亡妻的情景。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思。

首先,“蕙丛去后微之怨”,以“蕙丛”象征逝去的妻子,表达了失去爱人的悲痛与哀怨。接着,“当时韦娘年小”,通过回忆妻子年轻时的可爱模样,进一步加深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别后镜鸾分,怅天涯人老。”这两句写出了分别后的相思与无奈,表达了对远方爱人老去的深深忧虑与遗憾。随后,“小屏归路悄,怕重叠、吴山清晓。”描绘了主人公在寂静清晨,面对空荡的小屏,回想起与爱人共度的时光,心中充满了孤独与思念。

“此夜遥怜,水哉轩畔,月明多少。”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哀伤。月光洒在水边的轩亭上,更添了几分凄凉与寂寞。

“侍史慢薰衣,金门启、愁听穿花漏早。”侍从缓缓地为已故之人薰衣,而主人公则在金门开启之时,愁苦地听着窗外传来的漏声,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加重了内心的悲伤。

“剔烛鼓冰弦,又犯些商调。”主人公在夜晚点燃蜡烛,弹奏着冰冷的琴弦,曲调哀伤,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哀悼。

“彩毫凭起草,错认画、远山眉稿。”通过描绘书写思念之情的画面,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对亡妻的深情与怀念。即使在梦中,也误将画中的远山眉眼认作亡妻的模样。

最后,“不信是、白玉为堂,顿玉台人杳。”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与哀悼,即使在梦中也无法见到她,只能在心中默默怀念,寄托着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与哀痛。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悼之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哀悼亡妻主题的典型特征。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无题八首·其七

罗幕春残欲暮天,四山风雨总缠绵。

分明化石心难定,多谢云娘十幅笺。

(0)

己亥杂诗·其三○八

六义亲闻鲤对时,及身删定答亲慈。

刬除风雪关山句,归到高堂好背诗。

(0)

己亥杂诗·其八十二

龙树灵根派别三,家家楖栗不能担。

我书唤作三桠记,六祖天台共一龛。

(0)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一

今年明月无情甚,偏向江东。

只照军容,不放银花万树红。

凤城飞下征南骑,一片刀弓。

铁甲呼风,愁杀思乡沈侍中。

(0)

风入松

朝云不改旧时颜,飞下屏山。

严城乍报三通鼓,何繇得遮梦重还。

露叶犹闻响屧,风帘莫碍垂鬟。

簪花小字箧中看,别思回环。

穿针纵有他生约,怅迢迢路断银湾。

锦瑟空成追忆,玉箫定在人间。

(0)

鸳鸯湖棹歌·其九十九

归人万里望邱为,白酒黄壶瓠作卮。

来往棹歌无不可,西溪东泖任吾之。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