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带三秦接,旂常万乘过。
阳原淑气早,阴谷冱寒多。
花缛前茅仗,霜严后殿戈。
代云开晋岭,江雁入汾河。
北土分尧俗,南风动舜歌。
一闻天乐唱,恭逐万人和。
襟带三秦接,旂常万乘过。
阳原淑气早,阴谷冱寒多。
花缛前茅仗,霜严后殿戈。
代云开晋岭,江雁入汾河。
北土分尧俗,南风动舜歌。
一闻天乐唱,恭逐万人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景色与历史文化交织的画卷。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笔触,勾勒出一番宏伟的意境。
“襟带三秦接,旂常万乘过。”开篇便以广阔的视角展现了三秦地区的壮观景象,其中“襟带”指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旂常”则是皇帝车驾前导的大旗,这两句描写了皇帝车驾如同龙穿云裂般,跨过了秦岭的雄伟场面。
“阳原淑气早,阴谷冱寒多。”诗人接着转向自然景观,“阳原”指的是沐浴在温暖阳光下的平原,而“阴谷”则是那些被山影覆盖、气候较冷的地方。这里通过对比,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季节变化。
“花缛前茅仗,霜严后殿戈。”这一联用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描绘出春秋两季的景象。“花缛”指的是春天花朵盛开的情景,而“霜严”则是秋天草木被严寒所笼罩。这两句诗通过对春秋景物的刻画,展现了时光流转中自然界的变迁。
“代云开晋岭,江雁入汾河。”这里,“代云”指的是边塞之地的云层,而“晋岭”则是古代晋国之地。此联通过描写云和大雁的动态,表达了诗人对辽阔空间的向往。
“北土分尧俗,南风动舜歌。”这一联融入了历史文化元素,“北土”指的是黄河流域一带,而“尧俗”则是上古时期尧帝的遗风。诗人通过对比北方和南方的民俗,以及提及尧、舜两位圣君,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一闻天乐唱,恭逐万人和。”最后这句诗则是写诗人听闻天子之乐,随即跟从众人一起和声歌唱。这不仅表达了对皇帝礼乐的赞美,也反映出臣民之间和谐共融的情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川、季节、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展现了一幅充满时代气息和深远意境的画卷。诗人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将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韵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壮丽山川之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泰山天地极,邹鲁圣贤关。
周匝二千里,卓然位其间。
五文合泗水,八荒无竞山。
扶舆清淑运,日夜何曾闲。
尼山连峄阜,岂徒翠浮鬟。
轩辕与羲皞,孔孟垂曾颜。
正气尽此出,高哉其可攀。
波平烟霁晚风和,船到湖心水没窝。
凉绝不知三伏暑,醉酣齐唱八仙歌。
赏梅洞口怜和靖,种柳堤边忆老坡。
鱼钥他时如共直,好论旧事捲新荷。
子真家世子云乡,风力才华岂易当。
回首古人多隐约,致身今日独辉光。
谟明久合分三府,治剧聊须试一方。
从此政成何所报,百城无事祇耕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