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月夜二首·其二》
《月夜二首·其二》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蹋月看流水,水明摇荡月。

草木已华滋,山川复清发。

褰裳伏槛处,绿净数毛发。

谁能挽姮娥,俯濯凌波袜。

(0)
注释
蹋月:踏着月光。
流水:流动的水。
水明:水面明亮。
华滋:茂盛,生机盎然。
清发:形容山川清新焕发。
褰裳:提起衣裳。
伏槛:倚靠栏杆。
绿净:绿色而洁净。
姮娥:指嫦娥,月宫仙女。
濯:洗涤。
凌波袜:形容轻盈如波的袜子,此处可能象征仙女的飘逸。
翻译
踏着月光欣赏流水,水中月影摇曳生姿。
草木繁茂生机勃勃,山水重焕清新之貌。
我掀起衣裳倚靠栏杆,绿色的水面清晰映照出我的容颜。
谁能挽住那月宫仙子嫦娥,让她低头洗濯凌波微步的袜子?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月夜景象的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静谧夜晚的感受与情怀。"蹋月看流水,水明摇荡月"两句,设定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河流映射出月亮,似乎水面也在轻轻地摇曳着夜的寂静。

接下来的"草木已华滋,山川复清发",则描绘了春天景色,万物复苏,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这里的“华滋”和“清发”,分别形容了草木的繁盛与山川的清新,这些词汇选择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感受。

"褰裳伏槛处,绿净数毛发"一句,诗人似乎在描绘一种隐居生活的宁静。这里“褰裳”指的是草丛,“伏槛”则是躺卧在树林中,这些意象加深了整首诗的幽深和超脱之感。

最后两句"谁能挽姮娥,俯濯凌波袜",显得有些许神秘与想象。这里“挽姮娥”可能是指攀登月宫,与月亮交织的意愿,而“俯濯凌波袜”,则像是诗人穿越水波,想要达到那种超脱尘世、触摸星辰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夜色与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隐居生活和超然想象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燕支行营·其二

阳乌黯黯映山平,阴兔微微光渐生。

戍楼往往云间没,烽火时时碛里明。

(0)

安南送曹别敕归朝

云水苍茫日欲收,野烟深处鹧鸪愁。

知君万里朝天去,为说征南已五秋。

(0)

讥元载诗

上元官吏务剥削,江淮之人皆白著。

(0)

严公钓台作

灵芝产遐方,威凤家重宵。

严生何耿洁,托志肩夷巢。

汉后虽则贵,子陵不知高。

糠秕当世道,长揖夔龙朝。

扫门彼何人,升降不同朝。

舍舟遂长往,山谷多清飙。

(0)

龙宫操

龙宫月明光参差,精卫衔石东飞时。

鲛人织绡采藕丝,翻江倒海倾吴蜀。

汉女江妃杳相续,龙王宫中水不足。

(0)

题明霞台

野人本自不求名,欲向山中过一生。

莫嫌憔悴无知己,别有烟霞似弟兄。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