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本自不求名,欲向山中过一生。
莫嫌憔悴无知己,别有烟霞似弟兄。
野人本自不求名,欲向山中过一生。
莫嫌憔悴无知己,别有烟霞似弟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名为《题明霞台》。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态度。
“野人本自不求名,欲向山中过一生。” 这两句直接了当地表达了诗人的愿望,那就是不追求功名利禄,只希望能够在大自然中安贫乐道,过上一生。这里的“野人”指的是隐居在山林之中的修身养性者,而非普通意义上的野蛮之人。
“莫嫌憔悴无知己,别有烟霞似弟兄。”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便是在隐逸的生活中,也不必担忧没有知音,因为自然界中的山川湖泊,就如同兄弟般与他相伴。在这里,“烟霞”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诗人通过这种比喻,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依赖。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向往,以及他与自然之间独特的情感联系。诗句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深远的哲理,反映出古代文人对生命意义和价值追求的思考。
平芜连古堞,远客此沾衣。
高树朝光上,空城秋气归。
微明汉水极,摇落楚人稀。
但见荒郊外,寒鸦暮暮飞。
我生来几时,万有四千日。
自省于其间,非忧即有疾。
老去虑渐息,年来病初愈。
忽喜身与心,泰然两无苦。
况兹孟夏月,清和好时节。
微风吹裌衣,不寒复不热。
移榻树阴下,竟日何所为。
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
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羁。
此日不自适,何时是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