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来几时,万有四千日。
自省于其间,非忧即有疾。
老去虑渐息,年来病初愈。
忽喜身与心,泰然两无苦。
况兹孟夏月,清和好时节。
微风吹裌衣,不寒复不热。
移榻树阴下,竟日何所为。
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
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羁。
此日不自适,何时是适时。
我生来几时,万有四千日。
自省于其间,非忧即有疾。
老去虑渐息,年来病初愈。
忽喜身与心,泰然两无苦。
况兹孟夏月,清和好时节。
微风吹裌衣,不寒复不热。
移榻树阴下,竟日何所为。
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
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羁。
此日不自适,何时是适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生活的宁静与愉悦。诗人自问生来几何时日,万物皆有四千日,反思自身在其中的岁月,不是忧虑便是疾病。但随着年岁增长,这些忧虑逐渐平息,年迈之后身体也初步恢复健康。偶尔之间,诗人感到身心两忘,完全没有痛苦。
诗中所描述的情景正值孟夏之月,天气清和,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宜人的时节。微风轻拂衣物,不冷不热,正是适中的佳境。诗人将榻移至树下阴凉处,一整日无所事事,或偶尔品尝一瓯美酒,或吟咏两句诗歌。
内心没有忧患的困扰,外界也没有职役的羁绊,这种生活状态使诗人感到非常自在。最后,诗人感叹,如果不是现在享受这种适意的时光,那么何时才能算是真正适宜的时刻呢?
这首诗通过对闲适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以及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