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霏生暝色,信宿伴渔樵。
地静林无瘴,溪喧水是潮。
落霞连雁足,残烧隔山腰。
虽听江城笛,何言乡路遥。
烟霏生暝色,信宿伴渔樵。
地静林无瘴,溪喧水是潮。
落霞连雁足,残烧隔山腰。
虽听江城笛,何言乡路遥。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端溪口的宁静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烟霏生暝色”,以烟雾弥漫、天色渐暗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信宿伴渔樵”一句,点明了诗人与当地渔民、樵夫共度两日的时光,暗示了他在此地的停留与融入。
“地静林无瘴,溪喧水是潮”两句,对比描绘了环境的静谧与溪流的喧闹,静中有动,动中见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同时,“无瘴”二字也体现了诗人对环境清新的赞赏。
“落霞连雁足,残烧隔山腰”则通过落日余晖与南飞大雁、远处山腰的余火,构成了一幅壮丽而又略带孤独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身处异乡的淡淡忧思。
最后,“虽听江城笛,何言乡路遥”两句,以听到江边城里的笛声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又以“何言乡路遥”收尾,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又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现实的接受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