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柘轩·其一》
《柘轩·其一》全文
宋 / 李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耕桑本是吾儒事,不免饥寒智者非。

出处自然皆有据,不应感念泣牛衣。

(0)
翻译
耕田种桑本来就是我们儒家学者的责任,但难免会遭遇饥饿和寒冷,这并不是智者的耻辱。
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自然的道理,我们不应该仅仅因为生活困苦就感激涕零,仿佛穿着破旧的牛衣一样悲泣。
注释
耕桑:耕田种桑。
吾儒:我们儒家学者。
饥寒:饥饿和寒冷。
智者:智者(这里指有智慧的人,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聪明人)。
出处:事物的发生发展。
自然:自然而然。
据:根据,道理。
感念:感激怀念。
泣牛衣:穿着破旧的牛衣哭泣,形容生活困苦。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李侗所作,名为《柘轩》。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志趣与社会责任的诗歌。

“耕桑本是吾儒事”,这里“耕桑”指的是农业劳动,“吾儒”则是儒家之意,意味着这是在强调儒家的根本在于务农,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土地和农业的尊重,以及对生活自给自足的向往。

“不免饥寒智者非”,这句诗表明即使是有智慧的人也难以避免食物和温暖的问题,这里暗示了社会现实中的困境,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关切。

“出处自然皆有据”,在这里,“出处”可能指的是人生的起点与终点,或者是事物的开始与结束,“皆有据”则意味着一切都有其道理和依据。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宇宙秩序、天命或自然规律的认同。

最后一句“不应感念泣牛衣”,这里的“感念”是指对过去或某些事物的怀念,“泣牛衣”则出自《左传》,原文中说的是农夫在春天看到耕牛生病而流泪。李侗用这个典故来表达对于农事、农业劳动者的同情,以及对他们辛勤劳作所付出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于土地、劳动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忧虑与关怀。

作者介绍
李侗

李侗
朝代:宋

(1093—1163)宋南剑州剑浦人,字愿中,世号延平先生。从学罗从彦,得其《春秋》、《中庸》、《论语》、《孟子》之说。退居山里,谢绝世故四十余年,讲经说道,启迪后学,答问不倦。虽清贫而怡然自得,若无意当世而伤时忧国。朱熹尝从受业,得其传。卒谥文靖。有《李延平先生文集》。
猜你喜欢

声声慢·星冠懒带

星冠懒带,鹤氅慵披,色心顿起兰房。
离了三清归去,作个新郎。
良宵自有佳景,更烧甚、清香德香。
瑶台上,便玉皇亲诏,也则寻常。
常观里、孤孤令令,争如赴鸳闱,夜夜成双。
救苦天尊,你且远离他方。
更深酒阑歌罢,殢玉人、云雨交相。
问则甚,咱门这里拜章。

(0)

长相思·天有神

天有神。
地有神。
海誓山盟字字真。
如今墨尚新。
过一春。
又一春。
不解金钱变作银。
如何忘却人。

(0)

卜算子·幸得那人归

幸得那人归,怎便教来也。
一日相思十二辰,真是情难舍。
本是好因缘,又怕因缘假。
若是教随别个人,相见黄泉下。

(0)

应景乐·金陵故国

金陵故国。
极目长江浩渺,千重隔。
山无际,临湍怒涛碛。
俯春城苇寂。
芳昼迤逦,一簇烟村将晚,严光旧台侧。
何处倦游客。
对此景惹起离怀,顿觉旧日意,魂黯愁积。
幽恨绵绵,何计消溺。
回首洛城东,千里暮云碧。

(0)

西江月·一望朱楼巧小

一望朱楼巧小,四边绣幕低垂。
个人活脱似杨妃。
倚遍阑干十二。
最苦两双情眼,难禁四只愁眉。
无言回首日沉西。
不道一声安置。

(0)

阮郎归·东风成阵送春归

东风成阵送春归。
庭花高下飞。
柔条缭绕入帘帏。
斑斑装舞衣。
云鬓乱,坐偷啼。
郎来何负期。
人生恰似这芳菲。
芳菲能几时。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