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次汴堤》
《舟次汴堤》全文
宋 / 王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

曲岸兰丛雁飞起,野客维舟碧烟里。

竿头五两转天风,白日杨花满流水。

(0)
翻译
弯曲河岸边的兰花丛中大雁腾空而起,野外的游客停船在碧绿的烟雾之中。
船杆顶上挂着的旗子随风转动,白天里柳絮像雪一样飘满流淌的河水。
注释
曲岸:弯曲的河岸。
兰丛:兰花丛生的地方。
雁飞起:大雁飞起来。
野客:野外的游客或隐士。
维舟:系舟,停船。
碧烟:绿色的烟雾,形容水汽或树木的颜色。
竿头:船杆的顶端。
五两:古代测定风向风力的仪器,此处代指挂在船杆上的旗子或其他标志物。
转天风:随风转动,表明风向风力的变化。
白日:白天。
杨花:柳絮,这里可能泛指像柳絮一样飘飞的白色花朵。
流水:流动的水,此处指河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江河行舟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情怀。

首句“曲岸兰丛雁飞起”,设定了诗的意境。这里,“曲岸”指的是弯曲的河岸,而“兰丛”则是茂密的柳树或花卉之类,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雁飞起”则透露出一丝动感和急促感,似乎是在描绘诗人行舟时所见到的景象。

“野客维舟碧烟里”,则是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进一步渲染情境。这里,“野客”指的是在乡间旅行的人,也就是诗中的自我。“维舟”则是停泊或准备行驶之意,表明了诗人正在等待或者已经开始了他的旅程。而“碧烟里”,则营造出一片迷离恍惚的氛围,让人联想到了水乡泽国的迷人景色。

第三句“竿头五两转天风”,则是对行舟过程中的细节描写。“竿头”应指的是船上撑开船篷的竹竿,而“五两”可能暗示着船在水面上的轻盈与灵动,或者是某种具体的重量单位。“转天风”,则是说这种轻盈感来自于微妙的天风,这也许正是推动船只前行的自然力量。

末句“白日杨花满流水”,则以一种淡雅的笔触结束了诗篇。这里,“白日”即晴朗的太阳,而“杨花”指的是柳絮,因为古人常将柳絮比作雪花。“满流水”则是说这些轻柔如雪花般的柳絹随着江河之水漂浮,给人一种生命力旺盛而又不羁的感觉。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悠然自得与感受。同时,这种笔法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与诗人一同感受到那种自由自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作者介绍

王初
朝代:唐

猜你喜欢

行在端午

百万人家夜雨鸣,市声唤出晓来晴。

谁知天与吾皇意,要不妨农不害民。

(0)

赠丘汉叔

自昔经明岱岳间,于今君独得渊源。

力扶正学人知惧,拨去浮言道自存。

讲贯一堂常夺席,异同诸子谩专门。

怀奇莫叹无知己,会见经帏待讨论。

(0)

题王忠文公新祠

仰瞻新像凛清秋,犹带当时体国忧。

听断直教心悦服,抚縻端自意诚求。

遂令百世思嚬笑,不但三年绝叹愁。

甲子一周遗爱在,后来多少踵前脩。

(0)

寄题真希元毋自欺斋

本来真是与真非,祇为因循逐物移。

当面雷同还自笑,此心机动已天知。

穷通有命宁由我,邪正唯人更问谁。

委曲周防终恐拙,何如直道了无危。

(0)

挽肯斋储居士

长乐与家邻,安舆来往频。

诗方贻五字,讣祇隔三晨。

事业传贤嗣,乡闾失善人。

薰风丹荔熟,追感一沾巾。

(0)

南园荔子熟名曰魏紫盖是陈家紫种以先公赐封大名地冠之

先世栽来四十年,南园魏紫始名传。

丁香乍翠兰芬烈,龙脑初开玉色鲜。

可踵蔡家名翰苑,谁誇乌石擅山前。

追思往事浑如昨,食罢无言意惘然。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