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浪淘沙.忆京师芍药》
《浪淘沙.忆京师芍药》全文
清 / 梁鼎芬   形式: 词

翠叶剪琉璃。花好春迟。拗枝亲供小红瓷。

值得当时双手种,似解将离。履迹碧苔移。

没有人知。晓窗妆罢坐茶时。

记得琴廊浇水处,并玉题诗。

(0)
鉴赏

这首《浪淘沙·忆京师芍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京城芍药花的深切怀念。开篇“翠叶剪琉璃”,以琉璃比喻翠绿的叶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芍药叶的光泽与生机。接着“花好春迟”一句,既赞美了芍药花的美丽,也暗示了春天的姗姗来迟,为下文的回忆铺垫情感基调。

“拗枝亲供小红瓷”描绘了主人公亲自折取芍药枝条,供奉于小巧的红色瓷瓶中,这一细节充满了个人情感的投入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紧接着“值得当时双手种,似解将离”两句,通过反问和类比,表达了对芍药花种植过程的感慨以及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之情。

“履迹碧苔移”一句,通过描述主人公在碧绿苔藓上留下的足迹,进一步深化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而“没有人知”则强调了这份情感的私密性和独特性,仿佛只有自己能够感受到那份与芍药花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

最后,“晓窗妆罢坐茶时”描绘了清晨梳妆完毕后,坐在窗前品茶的场景,这一画面充满了宁静与闲适,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在忙碌生活中对美好回忆的珍惜。结尾“记得琴廊浇水处,并玉题诗”则点明了芍药花生长的地方,以及在那里留下美好记忆的琴廊,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相结合,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蕴。

综上所述,《浪淘沙·忆京师芍药》不仅是一首对芍药花的赞歌,更是一曲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梁鼎芬
朝代:清

梁鼎芬(1859—1919),晚清学者、藏书家,广东番禺人。字星海,一字心海,又字伯烈,号节庵,别号不回山民、孤庵、病翁、浪游词客、葵霜、藏山、藏叟等;室名有耻堂、葵霜阁、栖凤楼、抗愤堂等。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因弹劾李鸿章,名震朝野。后应张之洞聘,主讲广东广雅书院和江苏钟山书院,为《昌言报》主笔。辛亥革命前有反帝主战思想。后任溥仪的毓庆宫行走。
猜你喜欢

摘星岭

披山凿道何崄巇,上摘星汉摩虹霓。

七襄终日往曾问,一握去天今可跻。

叱驭已排萝蔓去,下车不复烟云迷。

举头此际长安远,愿借六翮凌丹梯。

(0)

夜饮药寮次景思韵

主人知我乐郊居,药圃嘉招走尺书。

笑语池边欣促席,醉归林下却肩舆。

正闻雁过猿啼后,更是风清月白初。

见说长安消息近,却须高兴谢鲈鱼。

(0)

惺惺石

簿领久沉迷,谁能不忍欺。

我来惭此石,拈出问吾师。

(0)

次韵蔡瞻明登巾山三绝句·其三

好句联翩见未曾,品题今日欠钟嵘。

登临自有江山助,岂是胸中不得平。

(0)

谢洪庆善提刑遗法帖

纷纷渴骥竞秋蛇,镌镵收拾俱名家。

吾宗尺牍擅天下,年来野鹜谁肩差。

庭前书带凝寒绿,架上牙签富新轴。

中藏墨妙更奇奇,长物不留沾剩馥。

生平小楷拘蝇头,岂知虿尾与银钩。

从今已办笔成冢,学奇还许登门不。

(0)

移庖贡院知宗即席赋诗次韵

预读嘉宾小雅章,银袍行见鹭成行。

彬彬周室士升俊,济济禹庭言拜昌。

落笔词源俱倒水,何人觜距独专场。

清源欲志新人物,定有英才副所望。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