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摘星岭》
《摘星岭》全文
宋 / 洪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披山凿道何崄巇,上摘星汉摩虹霓。

七襄终日往曾问,一握去天今可跻。

叱驭已排萝蔓去,下车不复烟云迷。

举头此际长安远,愿借六翮凌丹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攀登摘星岭的艰难与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征服自然的渴望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首句“披山凿道何崄巇”,开篇即以“披山”、“凿道”描绘出登山之路的险峻与艰辛,“何崄巇”三字强调了道路的崎岖不平。接着“上摘星汉摩虹霓”一句,将登山者的行动与天空中的星辰、彩虹相联系,不仅展现了攀登的高度,也赋予了这一过程以浪漫色彩。通过“摘星”、“摩虹霓”的描述,诗人将自然界的壮美与人类的勇气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越凡俗的意境。

“七襄终日往曾问,一握去天今可跻”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七襄”(指北斗七星)来象征时间的流逝,以及古人对于星辰的崇拜与探索精神。这里通过“终日往”与“一握去天”的对比,既表现了时间的漫长与空间的辽阔,又暗示了人类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状态。

“叱驭已排萝蔓去,下车不复烟云迷”则进一步描绘了登山者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山顶的情景。通过“叱驭”、“排萝蔓”、“下车”等动作,生动地展现了登山者的勇往直前,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征服。而“不复烟云迷”则意味着在经历了艰难险阻之后,眼前的景象变得清晰可见,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视野的开阔。

最后,“举头此际长安远,愿借六翮凌丹梯”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理想境界的向往。在这里,“长安”作为古代都城的代称,象征着理想的实现之地;“六翮”则是指鸟的翅膀,用来比喻人的志向与能力。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当前的艰难与未来的希望,表达了诗人虽面临重重挑战,但依然怀揣梦想,渴望借助自己的力量,跨越重重障碍,达到心中的理想彼岸。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摘星岭攀登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人类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勇气与决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它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更歌颂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洪适

洪适
朝代:宋   字:温伯   籍贯: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   生辰:1117~1184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猜你喜欢

谢人致蟹·其四

除却金齑霜后枨,更无一物可诗情。

诚斋配以彭生脔,岂不冤哉五鼎烹。

(0)

雪中观梅

落尽梅花合一杯,雪深无复旧莓苔。

山溪莫遣人行破,安得酒从天上来。

(0)

寄题赵德成东岩·其三

空山谁可閒来往,自种梅花伴月明。

小筑便为身后计,此奇千古未忘情。

(0)

观刈·其三

秋来谁不负归田,炊玉尝新喜欲颠。

乞我一年横短笛,太平有象是丰年。

(0)

次韵程兄投赠·其一

北里南邻尽往还,那知有客住云间。

相过肯作乡人面,问讯春溪两岸山。

(0)

次韵赵尉梅句·其二

疏花不受世间寒,得圣之清自可餐。

今日湖山人已朽,何如茅屋雪中看。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