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夜舞少年场,梁燕欢娱在画堂。
厨下郎官多狗尾,监门侠客少鱼肠。
无双未必来徵辟,百一真堪代补亡。
溷迹酒徒甘犊鼻,牛衣竟日曝东墙。
高歌夜舞少年场,梁燕欢娱在画堂。
厨下郎官多狗尾,监门侠客少鱼肠。
无双未必来徵辟,百一真堪代补亡。
溷迹酒徒甘犊鼻,牛衣竟日曝东墙。
此诗《悯乱诗十首(其八)》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社会动荡背景下,人们生活状态的凄凉画面。
首句“高歌夜舞少年场”,描绘了在混乱时代中,仍有部分年轻人选择逃避现实,沉溺于歌舞娱乐之中,寻求片刻的欢愉与解脱。接着,“梁燕欢娱在画堂”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场景,将欢乐的氛围推向极致,仿佛外界的动乱并未影响到这一小片天地。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此,而是通过“厨下郎官多狗尾,监门侠客少鱼肠”两句,揭示了社会的另一面。这里以“狗尾”比喻那些徒有虚名而无实才的官员,以“鱼肠”象征有勇有谋、忠诚勇敢的侠客。这两句话对比鲜明,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讽刺。
“无双未必来徵辟,百一真堪代补亡”则反映了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公和世态炎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真正的人才或许难以得到应有的赏识和重用,而那些所谓的“无双”之才,反而可能被埋没。
最后,“溷迹酒徒甘犊鼻,牛衣竟日曝东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乱世中的自我放逐与无奈。他甘愿与酒徒为伍,穿着粗布衣裳,每日曝晒在东墙之下,隐喻着自己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批判,以及在乱世中个人命运的渺小与无力感。